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The Poorest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Can't Play And Have No Hobbies

2023-06-03 19:08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 作者|龙应台

年轻人固然迷惘,你走到中年的迷惘,更复杂。

假设时间是一条流动的大河,今天的你们站在大河上游,我站在下游,已经走过中间的夹岸桃花也看过漩涡深处的黑洞;你们有一天会走到我今天的位置,那时我已不在,就如同当我走向素书楼去修复它的时候,钱先生早已不在。

可是在中年迷惘之后,我觉得我比从前更有能力理解钱穆。

所以今天要跟你们分享的,很可能也要等你们亲身经历时代性的迷惘之后,才明白;所以今天就姑且听听吧。

我会比较多地提到钱穆先生,做为我从素书楼走到新亚书院对他的个人致敬。

1

不要跟第一个你爱上的人结婚

不要跟第一个你爱上的人结婚,但是不妨爱上你后来结婚的人。

2

随时准备对赞美你的人说Thank you,no

如果有人对你说,因为你特别棒,譬如声音特别好听、观念特别正确、信仰特别纯正,所以请你出来带领呼口号。

说:Thank you,no.

3

学会玩,培养几个终身的嗜好

否则,有一天你退休了或者工作被人工智慧拿走了,你就一无所有,是一口干涸龟裂的池塘。

世界上最穷的人,是一个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当你老的时候,就是一个最让人不喜欢的孤独老人,因为你像一支干燥的扫把一样,彻底无趣。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4

年轻时找几个求知欲强的人结成终生挚友

越老越难交朋友,越老求知欲越低,所以,结交几个求知欲强大的挚友,只有“青春正好”的现在可能做到。

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就读北大的时候,曾经描述一个大学生的寝室:“他房间里住了四个同学,一个顾颉刚,静心研究他的哲学和古史,对人非常谦恭;一个狄君武,专心研究他的词章,有时唱唱昆曲;一个周烈,阿弥陀佛在研究他的佛经;一个就是大气磅礴的傅孟真……在高谈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大家都说大学四年是人生的“黄金”四年。我年轻的时候以为,这指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谈恋爱的自由。后来发现,我错了,恋爱随时可以谈,到老都可以,但是,人生中唯一的自由时段,容许你义无反顾、赴汤蹈火、全身燃烧地疯狂求知,就只有这四年。

这段时间一过,人生的种种责任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紧紧套住你,相信我,这一套就是一辈子。

5

一个人一株树,把“孤独静处”当做给自己的奖赏

钱穆教小学生写作文,把学生带到松林间的古墓群里,要每一个学生选一株树坐下来,然后开始孤独地“静”。

片刻之后,他问学生是否听见头上的风声?学生说没注意。他要他们再度静听。

过一会儿,他跟学生说,这里上百株松树,风穿松针而过,松针很细,又多空隙,“风过其间,其声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

我喜欢看星星。不看星星的人以为,只有在特定的日子,譬如流星雨,才看得到流星。

事实上,任何一个晚上,你挑一片没有光的草原,躺下来凝视天空,只要凝视得够久,你就会发现,流星很多、很多,每天都有。

离开青春校园之后,你会踏上一条电扶梯,电扶梯有个名字叫做“努力”。这个电扶梯一直往前,不断向上,没有休息站,没有回转站,没有终点站。在名为“努力”的电扶梯上,你的心不断地累积灰尘,努力和忙碌的灰尘,一层一层在不知不觉中厚厚地盖住你青春时明亮如清水的那颗初心。

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

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

6

真有本事的话,方和圆不矛盾

蔡元培在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那一年学校里有个聪明又认真的大二学生叫做傅斯年。他发现教“文心雕龙”的那位老师不太懂文心雕龙,错误很多,学生就商量怎么把情况告到校长那里去。

你觉得学生应该怎么进行举报?

首先要有证据。听课做的个人笔记不能当作客观证据,于是有人辗转取得老师的全本讲义,交给傅斯年,傅斯年一夜看完,摘出三十九个错误,做为呈堂供证,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

这是学生集体对付老师了,你觉得校长蔡元培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冲突?

傅斯年自己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学生们判断,校长有可能怀疑这三十九个挑错不是来自学生,所以学生就组织起来,分组备课,把三十九个错误的说明模拟个清清楚楚,等著校长召唤。

果然,蔡元培担心这个行动会不会是教员之间的攻讦,学生只是棋子。他把傅斯年和其他学生全部找来校长室,针对那三十九个错,当场一一考试,学生对答如流。

接下来呢?

校长立刻给教授难堪?或者看见校长不立即处置,学生开始鼓噪?

结果是,蔡元培按兵不动,学生也耐心等待,那位老师继续上课,但是调课的时间一到,老师就被调走了。

这件事,无处不是尖锐的冲突,无处不是可爆燃的干柴,可是你看到几件事:一、学生冷静地准备证据,二、学生信任而耐心地等候结果,三、校长依证据办事,四、校长做到改革的结果却又未伤人尊严。

真的有本事、有自信的人,做得到“外圆内方”。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7

容忍比自由重要,真的

年轻的时候,譬如写《野火集》的时候,当我说“容忍比自由重要”,那是对权势者说的,呼吁掌权的人对异议者、反对者要容忍。

这句话,对今天的掌权者,还是要不断地说,不断地说,不断地说。

但是同时,“青春迷惘”之后,发现很多异议者、反对者,即使身在牢狱也相信自己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而正是这份对自己道德力量的强大自信,既支撑了他,也同时使得他往往对与他意见不合、他自己的异议者无法容忍。

从青春走向初老的路上,看到太多曾经被压迫的反对者以“自由”的旗帜来排斥反对者的反对者。

也就是说,我的“中年迷惘”其实就重复了胡适之的发现,他在1959年“自由中国”的十周年纪念会上回答殷海光的问题,说,他主张容忍比自由重要,不仅只是对压迫言论自由的人说的,也是对“我们主持言论自由”的人说的。

容忍是双方面的,绝非单方面。

8

下山比上山难,下台比上台难;退场比进场难,结束比开始难

我才刚刚去登了屏东的大武山,3092米。上山的时候,虽然艰辛,大家还可以边走边笑边看风景。下山的时候,却一片安静,因为你要看着你的脚每一步落在什么地方,每一个石头都是滑的,每一块土都可能松塌,一不小心就会坠落山谷。

同样一条山路,下山需要上山好几倍的注意力。

至于下台和退场,曾经在台湾一次大型的群众示威运动里,这个我很尊敬的发起人在风起云涌的时候曾经来邀请我加入。我说,我百分之百支持你的主张,但是请问,你的退场机制是什么?

他很诚实地说,没想。

我倒是愣住了。没想?那么那些热情澎湃的群众,为了一个理想而站出来的善良的人们,留在广场上,日子久了,太阳曝晒、风雨交加,然后上班上学的人开始对他们抱怨的时候,怎么转弯?当他们最后被狡猾的权力打败的时候,你岂不是毁了他们最纯洁的信仰?

他没法回答我,他还在忙着进场的布局。

进,需要勇气;退,需要智慧。缺一不可。

世上最穷的人,是不会玩、没有嗜好的人

9

做一个终身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家,不会急著做价值批判;他一定先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就是夜半丛林遇到鬼拍肩膀,他也要抓着鬼的衣袂飘飘,问清楚这鬼的阴界来历。

如果我们对所有我们坚决反对的事、仇恨的人、无法忍受的观念、不共戴天的立场,都有一个人类学家的眼光,在决定要反对和仇恨之前,先问清楚“这究竟是什么”,“你这是为什么”,整个世界可能完全不是你所想像的。

小王子画了一顶帽子,如果你愿意打开,你会发现里头其实是一只大象,如果你愿意看得更深一点,原来是一头被蟒蛇吞在肚子里的大象。

1756年在欧洲开始的七年战争,一方的法国死了20万人,另一方的普鲁士死了18万人。当法国的军队打进了法兰克福、法国占领军进驻歌德家的时候,歌德还不到十岁。歌德一家人,跟占领军之间,不该是一个你死我活、相互仇恨的关系吗?

可是,真正发生的却不是这样的。这个法国的指挥官,在歌德家看见了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问,“这些艺术家在哪里?我想认识他们。”他热爱这些敌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的面前,国界突然毫无意义。而小小的歌德,对七年战争最重要的记忆,竟然是一个敌国军官对艺术的尊重,而他自己的美学启蒙,竟然来自一个他应该要仇恨的敌人。

只要懂得先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你就会发现,帽子里面其实有大象、战争里面其实有远比战争重大而长久的价值。

10

带著温情与敬意面对历史,也带著温情与敬意理解现实

钱穆在战争时期为青年人写《国史大纲》,说,对自己的历史有所知的人,必然会有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我接受他这句话。为什么要有温情与敬意?对于历史怀有“温情”是因为,你看到了前人的伤痛之处;保持“敬意”是因为,你懂得了前人的艰辛之处,也就是一种跨时空的设身处地。

我们今天所坚定信奉的“是”,将来可能变成下一个世代所鄙视的“非”。如果没有一种懂得,没有温情和敬意,下一代人也可以傲慢地、自以为是地拿他的“是”做为砖块来砸你的“非”。

就是对于现实的种种撕裂和对立,也不妨以多一点的温情和敬意去理解,温情和敬意并不抵销对真理的探求,它反而增加了真理的深度和厚重。

11

一定要维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如果你的男友或女友深情款款地跟你说,“我想完完全全地拥有你”,不要迟疑,马上逃走。

12

青春的时候,尽量享受爱,享受知识

白天比黑夜长,所以享受知识超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