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抱怨是难免的。
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生如此,工作尤其如此。许多时候,在顶头上司面前,我们得随时听从调遣,不管我们内心多么不愿意;在下属面前,我们得靠能力服人,起码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这其中要处理的大大小小的事,总不免跟自己的心意偏离。而事与愿违,则难免心有不平。
如果只是实习三两个月,我们或许还能当做美好体验,一直不急不躁,始终和颜悦色示人。但一年又一年,年年365天的大部分日子都像耕牛一样劳作,谁还能见谁都真诚地笑容满面、热情洋溢?
我们天天上班下班,跟学生天天上学放学一样,都很容易被重复性的枯燥生活所烦恼、憋闷。有的学生一上课就如坐针毡,感觉度日如年,我们挤着公交地铁赶到办公室,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同的年纪,相同的感受,人生有时就是如此单调乏味。
有些工作只在小部分时间枯燥乏味,有些则几乎天天都是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如高速路上收费员工,医院负责挂号的医生,流水线上的拣货员,他们的工作每天都是大量的重复,没有一颗强大(或麻木)的心灵,是很难忍受的。
小时候,我们羡慕成人的世界;长大了,我们却常为孩子世界的逍遥自在而感叹。小时候,这个世界格外宠溺我们。犯了错,父母总以“TA还小”为由原谅我们。即使偷了邻居的东西,最后家人朋友以及社会也会原谅我们。而等我们一长大,所有的宠溺似乎就开始连本带利地要回去了。特别是进入职场。
小时候我们靠眼泪解决的问题,到了职场就失效了。不仅失效了,最好还是强忍住眼泪,不然让人觉得你太幼稚。职场的同情是很廉价的。如果你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人人都以完成本职为己任”地方,还能像个小皇帝一样对他人呼来唤去吗?别说使唤同事,就是你装孙子求,也未必能如愿。
自然状态下,人是只想做自我的,职场则最不需要自我这个东西。我们去一个公司应聘,就意味着我们得成为这个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即使是搞艺术创意,也鲜少能由着性子来。
如果你一无所能,职场就注定是你的地狱。这样,你的“怨气”就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了。当然,我们在工作中抱怨的根源,很少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更多是因为我们过多关注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工作越久,暴露出的人或事的问题就越多。而问题越多,我们抱怨的几率就越大。
工作就像与另一半相处,恋爱的时候是浪漫主义至上,结婚后就得跟柴米油盐打交道,工作呢,上班前多是理想主义的天马行空,上班后则常常是现实主义的赶鸭子上阵。理论上,理想的价值是无限的,但身在职场,你有哪种理想不能用工资来结算?有些人不接受这个转变,又不愿改变自己,抱怨就像“水到渠成”一样理所当然。但我所知,更多人的抱怨,不是不愿转变,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想到应该要转变。明明21世纪了,还在用19世纪的作风工作;都是而立之年了,还在用童年的思维游走职场……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身染“抱怨”的基因,倒是惹人同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职场,就是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麇集地。我们怨天尤人,有时确实是因为上司的蛮横,同事的算计,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彼此间缺乏沟通和合作不当。本来人心之异,各如其面,而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自我倾向,则往往以为他人也会(或应该)像我们这样做。结果,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没问题,错在别人,这时候,“怨气”怎不会趁机野蛮生长?但,明智的做法,就算错不在我,也不会牢骚满腹。
如果你只是奔着生计工作的,满腹牢骚也不划算。毕竟,没有哪个老板会给一个牢骚满腹的员工开高工资,也没有哪个老板乐意自己的员工整天负能量满满。
在职场,必须像戒毒一样戒掉职场抱怨。
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抱怨工作吗?当然不必这么严格。人之所以抱怨,总是因为心里觉得委屈。偶尔觉得委屈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或者通过适当的情绪宣泄来解决,长期如此,就必须向你的领导或同事开诚布公。如果一切无济于事,那就果断辞职。若是极度讨厌自己的工作,走出公司大门就跟人数落公司的不是,但又舍不得(或不敢)离职,那就是自己贪婪或懦弱的问题了。
其实,与其抱怨,不如多想想工作的好处。你的工作是文案,那就尽量从文案的学习和创作中找乐趣和成就感;你的职责是销售产品,那就多想想如何用它们给客户带来实际的好处;你是程序员,那就多看看世界前沿编程的发展……尽管很难承认所有工作都能充实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能力,比如地窖挖煤,但世间绝大部分工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除了薪资以外的福利。这种福利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是独特的人生智慧,可以是有用的人脉资源,也可以是坚定的意志和惊人的耐力。总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尤其是我们赖以生存、耗费心血最多的工作。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那就认真对待工作吧;如果你只想过平凡的生活,那也认真对待工作。无论是伟人的赫赫声名,还是小人物的安康幸福,都由工作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