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舒生综合整理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年)英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清教徒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受高等教育,云游欧陆广交文雅名流,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阿拉米语、希伯来语、法语、古英语、西班牙语,代表作问世前就已经是享誉欧洲的通才、饱学之士。英国内战爆发之后,他积极投入推翻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繁重的文职政务导致双目失明,王权复辟使他经历抄家、入狱,逃过此劫之后隐退,潜心写作。万行无韵长诗《失乐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由弥尔顿口述,朋友及女儿们代笔完成。取材自《圣经·创世纪》,讲述撒旦的反叛、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除了引经据典,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不仅是古典智慧、希伯来的感情仁爱、现代核心价值理念,还饱含着他对17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历史、政治的理解。
弥尔顿坚信,每个基督徒都有找到个人信仰的责任和自由。弥尔顿始终坚持,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独立自由的良知,能自行解读《圣经》。他在《教义》里倡导,“每个人都有自由, 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进行思考并写出属于自己的教条。因为没有自由,就没有宗教,也没有福音”。他认为,任何禁锢个体灵魂自由的教堂都应予以抵制。当双方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应自由辩论,相互检测,以“达到自身的统一”。而不是靠教堂或凭借基督教社会等外在的威力。
《失乐园》情节简介:
创世纪之前,混沌未开之时,撒旦带领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上帝失败,落在地狱火湖之上,当他在黑茫茫中苏醒,好一阵才从雷击与惊吓之余恢复神志。他按尊次点兵点将,唤醒扈从,列阵报数,任命主将,并安慰众堕落天使,激情演讲要收复天国。天界传闻将有新世界与一个不逊色于天使的新物种诞生,于是众将立即在火湖上建成地狱之都-撒旦宫,侪辈就座商讨对策。
决断夺回天堂的策略就需要先弄清天堂与新物种的具体状况,作为首领的撒旦自荐单枪匹马去刺探情报,众将喝彩赞成。找到地狱大门,撒旦发现看守者是从他脑袋里蹦出的女儿罪孽,以及与之乱伦生下的儿子死亡。撒旦勾画美好未来的愿景中,罪孽幻想着他们三个可代替上帝、圣子、圣灵的地位,于是打开地狱大门放行。撒旦在浩瀚洪荒的凶险深渊中历经艰险,一路跋涉找到新世界。
上帝刚刚创造了有天地万物与人类的世界,就看到飞奔而来的撒旦,于是对神子说出撒旦将成功诱惑人类堕落的预言。他申明自己是正义而智慧的,创造的人是自由的,但人追求神性的欲望是冒犯了上帝最高权威的,因此人的后代要受到死亡的惩罚,除非罪孽有所抵偿。上帝接受神子自愿为人赎罪的请求,给他肉身,并提升了他在天堂与尘世的地位。
撒旦化身为普通天使,在天堂边界骗得新物种人类的居所,于是变身鸬鹚来到伊甸园,第一次看到了在美景中幸福生活的亚当夏娃,并探听到知识树禁果的消息,决定用诱惑人类吃禁果的方式搞破坏,还未实施成功就在天使的搜捕下暂时逃出伊甸园。天使让亚当夏娃提防撒旦,并向他们解说了撒旦曾煽动叛乱失败而被罚入地狱的过往,以及新世界与人类的创造过程。
撒旦再次潜入伊甸园附身于蛇,趁夏娃执意要与亚当分开干活,用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让爱慕虚荣的夏娃心花怒放,蛇向她透露是禁果给了自己的语言与理性的能力,成功引诱夏娃吃了果子。亚当听了夏娃的叙述得知她已堕落,强烈的爱情驱使他吃下夏娃带的果子一起分担罪过。两人立即心明眼亮有了认知能力,羞于身体裸露而遮遮掩掩,自此产生各种分歧而相互指责。
罪孽与死亡决定追随撒旦,打开了地狱大门,建成通往新世界的桥梁。撒旦得意洋洋回到魔宫,准备庆功凯旋,发现跟随他的反叛天使都变成了蛇。上帝让神子宣告将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的裁决,天使按照上帝吩咐向亚当预示了大洪水之前的未来大事件,随后舞剑将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迎接他们与后代的将是劳苦耕作并终有一死的人生。
- 1866纽约版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古斯塔夫·多雷创作的插图
主要人物:
撒旦:他曾是最美天使路西法,性格傲慢,深知每个人希望听到的话语,以惊人的雄辩口才在英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不服上帝与神子的统治,将上帝说成不折不扣的独裁暴君,而他和天使们是“自生自养”的产物,否认是上帝的造物,旗下召集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即便失败了也在地狱继续统领这些堕落天使。
当他在伊甸园看到了亚当夏娃的理想生活,几乎感动得落泪,转念想到与自己被打入地狱的遭遇有天壤之别,更是执意要毁了上帝创造的金童玉女,用谎言诡计陷害这对无辜的人,给自己讨个公道。宁为地狱魔,不做天堂仆。
“在这里,我们可以主宰,而对我来说,哪怕是在地狱里,‘主宰’也是个有价值的野心:称霸地狱远胜于效忠天堂。”
亚当:上帝以自己为原型创造的第一个人,性格有些木讷,眼中只有美艳娇妻夏娃,对她百依百顺,最后明知违背上帝,也在夏娃劝说下吃了禁果(无法抵挡红颜的诱惑是与生俱来的?)。骨中骨肉中肉,生同裘死同穴。
夏娃:用亚当一条肋骨做成的亚当伴侣,更有主见与好奇心的第二人,“出生”后第一件事是在水中看自己的倒影。天使讲解万物起源及宇宙结构时夏娃走开了,不是因为无法理解复杂理论,而是她更愿意亚当在亲亲抱抱时为她讲解,但亚当无时不刻的陪伴又让她透不过气,于是建议在伊甸园各自忙活,让撒旦有了单独接近的机会。
上帝:全知全能的永恒精神神祇,让人无法看清的迷之存在。他以理性制定每一个造物的道路,走歪了就进行惩罚,对人类来说他不是慈父的形象,爱他就是顺从他。知识树上的禁果不是上帝不让人类获取智慧,而是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获得的东西。
神子:上帝之子,天堂的二把手,文中并未指明是耶稣基督。他具有如同上帝的话语权、智慧及能力,单手就镇压了撒旦大军的反叛,将他们打入地狱。获知人类的最终遭遇,他自愿下凡为救赎人类的罪孽而牺牲。
两种“失乐园”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但故事被弥尔顿大大扩展和改造了。从主题上说,作品描写了两种“失乐园”:
1.撒旦失去天上乐园。撒旦原为天使长,因嫉妒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不满上帝授基督以权柄,就率一群反叛天使与上帝争战,被大天使米迦勒率众天使击败,堕入地狱——天外一处深渊。但撒旦不甘失败,处心积虑卷土重来,听说上帝又创造了人类,并在底格里斯河畔为人类造了伊甸园,就思谋引诱人类堕落,作为对上帝的报复。于是撒旦变化为一条蛇潜入了伊甸园。
2.亚当夏娃失去地上乐园。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了一座地上乐园,即伊甸园,使他们在里面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只颁布了唯一的一条禁令:不准吃善恶之树与生命之树上的果子,否则必死。按照《圣经》故事,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就会拥有智慧和知识,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就会永生。当撒旦潜入伊甸园时,上帝已经洞察了撒旦的阴谋,但为了考验亚当、夏娃,就没有阻止撒旦。当化身为蛇的撒旦窥见夏娃独自一人在乐园里游逛时,就现身出来引诱夏娃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又带回去给亚当吃。亚当起初看到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很是恐惧,但为了不让夏娃独自一人承受惩罚,于是也吃了禁果。上帝在天上目睹这一切,十分震怒,要用死亡来惩罚他们,而耶稣基督为人类求情,愿下到人间被钉上十字架,以此代为人类赎罪。亚当、夏娃听见上帝在园中行走的脚步声,因为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懂得了羞耻,就用无花果叶子编了围裙遮住下体。上帝饶恕了他们的死罪,但不准他们再在园中居住,判定他们今后必须自食其力,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天使长米迦勒将他们送出乐园,并向他们预言人类未来的历程。亚当、夏娃擦干眼泪,勇敢地走向艰苦但自由的新生活。
《失乐园》包含的哲理
要真正理解《失乐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必须分清诗人的主观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之间的不同。
1. 诗人的主观意图
诗人通过两种“失乐园”企图证明主人公的堕落是由于理性薄弱、受情欲引诱。诗人所谓的“理性”和“情欲”体现为上帝与撒旦的二元对立,上帝象征着“理性”,撒旦象征着邪恶与贪欲。对撒旦来说,“理性”就是服从上帝,“情欲”就是嫉妒和野心,诗人也以此暗示英国克伦威尔革命党的失败也是由于胜利后腐化堕落所致;对亚当、夏娃来说,“理性”就是服从禁令,“情欲”就是屈从禁果的诱惑。无论撒旦还是亚当、夏娃,都因经不起“情欲”的诱惑,丧失“理性”而堕落。诗人的这种主观意图建立在新教的一个基本信条上,即“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犯下原罪,因此亚当、夏娃的所有后代从一出生身上就带有原罪,只有依赖神恩才能得到拯救,表达了诗人的清教主义,也反映了诗人世界观上的局限性。
2. 作品的客观意义
实际上,作品的客观意义远远超过了诗人本人的主观意图。在作品前半部分,尽管诗人以上帝象征理性,以撒旦象征邪恶与贪婪,但在具体描写上,上帝的形象显得空洞贫乏,而撒旦的形象却是那样饱满生动,威武高大,敢于反抗至高无上的上帝,充满着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因此,上帝不仅象征不了理性,相反却象征着封建权威,而撒旦则象征着革命英雄。诗人就这样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对革命的深情赞美和歌颂。
撒旦在鼓动夏娃吃禁果时说:
“神若因此而伤害你们,那就是不正义的;不正义就不是神,不用怕,不用听从他。”夏娃忍不住禁果的诱惑,内心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沉思着:
“不知道善,便不可能得到善,……为什么单禁止知识?禁止我们善,禁止我们聪明!这样的禁令不能束缚人。如果死用最后的羁绊束缚我们,那我们内心的自由又什么用?……不知善与恶,怎能知神与死、法与罚的可贵?”
蛇与夏娃的这些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对真正理性、真正自由的呼唤,“不自由毋宁死”。理性与自由,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已成为普世信仰,而在诗人所处的黑暗的复辟时代,这却不啻是革命的宣言。弥尔顿以此证明了自己是启蒙时代的伟大先驱之一。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上帝既然造了人,为何又害怕人具有理性?这个问题与《圣经》“约伯记”提出的“无罪者何遭受苦难”的问题同样是对上帝公正与万能的否定。因此可以说,偷吃禁果标志人类理性的觉醒,也即人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是真正历史的开端。偷吃禁果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人类进步始于“犯罪”。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上帝”的亵渎,对旧真理的叛逆,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新的真理刚刚产生时常被认为是“犯罪”。
最后还应该注意的是,作品描写的人类走向新生这个伟大的历史过程,是由女性迈开第一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大多把女性写成祸水,而《失乐园》却首次表现了女性的历史创造性。亚当偷吃禁果时受夏娃的推动,与夏娃相比他显得更为消极。
作品所包含的这些深刻哲理,超越了那个时代和诗人所属的阶级,而具有了全人类的普遍意义。
主题分析:
发表于1667年的无韵诗《失乐园》中写道:“人类最初的违抗,还有那禁果/它那必死的味道/将死亡带到世上,连同我们所有的悲哀/和那失落的伊甸园。”弥尔顿的撒旦和他的堕落天使一道被逐出天堂,“自天上投射的熊熊烈火/可怕的毁灭和燃烧降临/无尽的毁灭,若无休止/坚硬的锁链和惩罚之火。”他继续去引诱亚当和夏娃,并导致了他们被驱赶出伊甸园。
命运&自由意志:上帝创造了知识树及亚当夏娃,并预知结果,那么亚当夏娃做出的选择是命运安排使然还是在执行自由意志?陷害亚当夏娃的撒旦和自愿为救赎人类牺牲的神子,也都是全知全能上帝的造物,善恶之间是早有的安排还是选择的结果?
罪孽:撒旦反叛上帝,受到发配地狱的惩罚;对于亚当夏娃违背的惩罚,是让人类世世代代背上“原罪”烙印,还是人赖以生存的尘世即堕落世界、人间炼狱?
自尊:骄傲的撒旦无法接受上帝让神子治理天堂,认为自己受到独裁者的约束;亚当夏娃不如撒旦那样公开表态,但他们也是认为自己有资格才偷吃禁果的。那么,服从上帝(或任何其他统治者)的同时仍保有自尊,是一种原生人性吗?
纯真:天堂的生活是没有死亡、罪孽、谎言的完美世界,但上帝安排了亚当夏娃失去纯真并驱离天堂,正如人生初始的纯洁终会因成长经历而失去,永恒无罪又是如何的存在?
报复:撒旦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对不可战胜的上帝进行报复,亚当夏娃就成了牺牲品,这样是否合理?
性&爱:亚当夏娃堕落之前,嘿咻是一种美好自然的发生,是性与爱的结合,而之后是受肉欲的驱使,这样的事发生在伊甸园是否亵渎了天堂?撒旦对夏娃的诱惑是否带着情色成分?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n of hell, a hell of heav'n.
心自有居,其内寰宇,
天堂地狱,转变任意。
----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