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髓,罕见的透彻,所有讲道德的人都该好好看看!

The Essence Of Kant's Moral Philosophy Is Rare And Thorough, And All Moral People Should Take A Good Look!

2023-05-31 19:54

下面的内容来自聊疗君在阅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后做的摘抄笔记。《奠基》虽然不是康德最知名的代表作,但却是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康德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就部分地源自他的道德哲学。相对来说,国内大众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具体内容还比较生疏,但在西方及世界许多地方,康德道德哲学则是康德成为普遍受欢迎的大哲学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聊疗君所读版本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髓,罕见的透彻,所有讲道德的人都该好好看看!

阅读康德道德哲学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抽象拗口,可一旦你抱着非读懂不可的决心深入阅读下去,慢慢就会发现,即使是阅读中译本,康德道德哲学也没有它起初看起来那么抽象,毕竟康德本人旨在解决道德的实践问题,并非为了思辩。而有时候他之所以不得不进行思辩,也是为了更好地处置道德的真正原则。

至于康德道德观的精髓,由于它公认的世界影响力,由于它与中国道德哲学的显著异同,因此值得所有开明而道德的中国人深入阅读。为了客观中肯地阅读,一些充满各种意识形态读者——不管是民族的,党派的,个人嗜好的等一切意识形态的读者应当注意,阅读康德道德哲学的最好办法是直面其道德哲学本身,而不是一上来,甚至还没弄懂康德所云为何就以先定的优劣态度来审判康德。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髓,罕见的透彻,所有讲道德的人都该好好看看!

下面是摘抄笔记部分,局限性肯定是存在的,对此我不想虚伪地向读者道歉。啰嗦了这么久,该主角康德出场了——

1、哲学与普通的理性知识的区别恰恰在于,它在特别的科学中阐明普通理性知识只是混杂地把握的东西。

2、道德形而上学应当研究的是一种可能的纯粹意志的理念和原则,而不是一般而言的人类意欲的活动和条件,后者大多数汲取自心理学。

3、目前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无非是找出并且确立道德性的最高原则,仅仅这就构成了一项就其目的而言完整的、应与其他一切道德研究分开的工作。

4、归于幸福名下的权力、财富、荣誉、甚至健康和全部福祉以及对自己的状况的满意,如果不是有一个善的意志在此矫正它们对心灵的影响,并借此也矫正整个行动原则,使之普遍地合乎目的,它们就使人大胆,且往往因此而使人傲慢。

5、即使由于命运的一种特殊的不利,或者由于继母般的的自然贫乏的配备,善的意志完全缺乏贯彻自己的意图的能力,因此哪怕它在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依然一事无成,所剩下的只是善的意志(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纯然的愿望,而是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它也像一颗宝石那样,作为在自身就具有全部价值的东西,独自就闪耀光芒。有用还是无效果,既不能给这价值增添什么,也不能对它有所减损。

6、事实上我也发现,一种开化了的理性越是意在生活与幸福的享受,人离真正的满意就越远。因此在许多人那里,而且在对理性的应用最跃跃欲试的人那里,如果他们足够坦率地承认的话,就产生出某种程度的厌理症,亦即对理性的憎恨,因为经过估算他们所得到的一切好处,且不说从日常奢侈的一切技艺的发明得到的好处,而是甚至说从科学得到的好处,他们也发现自己事实上由此而为自己招来的麻烦要甚于在幸福上的收益。最终他们转而更羡慕接近自然本能的引导、不允许其理性过多影响其所作所为的更平凡的人,而不是轻视这些平凡的人。

7、理性的真正使命必定是产生一个并非在在其他意图中作为手段、而是就自身而言就是善的意志。……知道自己的最高使命在于确立一个善的意志的理性,在达成这一意图时只能有一种独特方式的满足,即因实现一个仅仅由理性规定的目的带来的满足,尽管这与偏好的目的所遭受的一些损失是结合在一起的。

8、如果逆境和悲伤夺去了生命的趣味,如果不幸的人内心坚强,对自己的命运的愤怒多于怯懦和沮丧,而期望死亡,不爱生命却保存生命,不是出于偏好或恐惧,而是出自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准则就具有一种道德的内容。

康德道德哲学的精髓,罕见的透彻,所有讲道德的人都该好好看看!

9、义务的三个命题:

(1)不是出自偏好、而是出于义务来促进他人的幸福,他的所作所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

(2)一个出自义务的行为具有自己的道德价值,不在于由此应当实现的意图,而在于该行为被决定时所遵循的准则,因而不依赖行为的对象的现实性,而仅仅依赖该行为不考虑欲求能力的一切对象而发生所遵循的意欲的原则。

(3)义务就是出自对法则的敬重的一个行为的必然性。

10、出自义务而真诚,与出自对不利后果的担心而真诚,毕竟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中,行为的概念自身就已经包含着对我的一个法则,而在第二种情况中,我却必须首先环顾别处,看对我来说可能有什么后果与此相联系。

11、我出自对实践法则的纯粹敬重的行为的必然性,就是构成义务的东西,而任何别的动因都必须为义务让路,因为义务是一种就自身而言即善的、其价值超乎一切东西的意志的条件。

12、在道德事务上只要有普通的理性判断就够了,搬出哲学顶多是为了更为完备地、更易理解地展现道德的体系,也是为了更方便地展现其应用原则,而不是为了在实践方面使人类知性脱离其幸运的淳朴。

13、清白无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不过很糟糕的又是,它不能被很好地保持,容易受到诱惑。因此,甚至智慧也需要科学,不是为了从它学习,而是要为自己的规范带来承认和持久性。人在自身中,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抵制力量,来反对理性向他表现得如此值得尊重的所有义务诫命;这种感觉就在于其需要和偏好,他把这些需要和偏好的全部满足统统归摄在幸福的名下。

14、普通的人类理性并不是由于任何一种思辩的需要(它只要满足于仅仅是健康的理性,就绝不会感觉到这种需要),而是出自实践的根据,才被迫走出自己的范围,一步跨入一种实践哲学的领域,以便在那里为其原则的源泉及正确的规定,与依据需要和偏好的准则相比,获得说明和明晰的指示,使自己脱离由于这两方面的要求而陷入的困境,以免冒因它而容易陷入的暧昧而失去一切真正的道德原理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