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舒生|流浪记:羁鸟恋旧林,何处是故乡

Shu Sheng|Wandering Notes: Birds Love The Old Forest, Where Is The Hometown

2023-06-03 01:14
舒生|流浪记:羁鸟恋旧林,何处是故乡

这本应是一个宁静的周末,昨天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呆了一天,今天打算继续。来北京以后,很少有哪个周末让我感到这样清闲了。

这是我刻意为之的清闲。一心想着放下一切,要坚决让自己能不想就不想。结果当然没做到,但一天中随时提醒自己,内心也确实平静了许多。

我很享受昨天那样的清闲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中小学时代的我。

不知从何时起,我有了返乡的念头。对我来说,返乡更多来自精神上的感受。

自打读书起,逐渐的就和家乡疏远了,我把这看成文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总是要进步的,要进步必然会疏远原始的自然状态。今天我们也说“道法自然”,但语境与古人追求已大为不同。古人的道法自然要质朴得多,今日所谓道法自然,正如一位过惯了养尊处优城市生活的富豪对于乡村粗茶淡饭的向往,其更深刻的动机在于追求自然健康与极简无扰的生活,它暗含着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但作为一位贫寒人家的学子,我对于这种自然追求更多持反感态度。我总觉得它与任何感官的享乐并没有本质不同,并且还有某种虚荣,正如有些政客刻意做出亲民的作风一样令人作呕。城里人羡慕乡村的美好生活,却不知道农村人都想着摆脱他们的贫困,成为有钱人!你觉得农村风光旖旎,但农村人可能从不觉得他们身边的景物值得欣赏。农村人总是操劳,尤其在贵州的大多数农村。

农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许多农民也不像从未到过农村的城市人认为的那样质朴。农民们照样工于心计。

不过我仍然怀念我的故乡。这可能与我从小耽溺自然的孤僻性格有关。学生时代,尽管求学在外,我仍然对我心中的家乡充满怀念,我感到自己身上存在一种对大自然宗教般的情感。

李子花开,月光下金光闪烁的溪流,野草的味道,温煦的春风,蝉鸣的汪洋海洋,落叶缤纷的湛黄,冬天缭绕的雾气……这一切想起来总是很亲切。它们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学生时代,看到天上的皓月繁星心里便为诗情画意的美好所充盈。可是,为了考上大学,为了获得一个大家满意的期望(也包含对自身的期望啦),我只得压抑着这份对乡野自然的情感。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我之所以压抑对自然风光的情感,实质是源于我的无能。我一直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起大家的期望,可我又很自尊,很要强,于是寒窗苦读就成了我学习的不二法门。而当你开始奋发图强时,你总会发现你必须克制另外一些感情,比如你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或是对初恋的神往。

像对自然风光的怀恋一样,我极其矛盾地追求着自由和爱情。正是在矛盾中,阅读和写作成了对我这个失败者的有力安慰,有时也是对无法道明的对周遭一切的反抗。

我一开始就懵懵懂懂地阅读像泰戈尔和歌德这样,集诗情与智慧为一体的作家。他们对自然都抱有宗教般的敬畏,尤其是歌德,很多年后我才明白,歌德本人就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对他最初的阅读我已记不起具体内容(我一直健忘),只记得他给予我的某些感受,比如对无尽苍穹的遐思,对山水风景的美好想象。

中学时我常坐在家门口阅读他们。合上书,凝视着对面的群山,大自然的浩瀚便真切地呈现在我面前,所以还是个初中生,我身上就有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冲动。但是随着我上高中、上大学,然后来北京工作,我的自然情感就逐渐给冲淡了。

可能是因为出门在外的人都有点怀乡病,所以当我有回农村的渴望时,我也不与自己较真。真要回农村,恐怕呆两天又受不了那种单调的生活。再想到农村人喜欢说三道四的风气,我自然不愿在老家多待。

通过这些矛盾纠结的情感,我深知自己是个极其软弱又极其庸俗的人,只是因为我不善于交际,才被一些人误解或高看。

你看,我扯得多远。明明是谈这个周末的。好吧,现在又回到这个周末来。

今天早上睡得很舒服,起床后一直沉浸在睡眠中,周身软塌塌,说不出的惬意,于是再躺下。可是刚一躺下,精神就突然大振,老毛病又犯了,于是玩起手机来,朋友圈热文只要刷新,随时都有新的文章推荐,我浮躁地看了一篇又一篇,仍意犹未尽。眼睛和大脑都已疲劳,还是继续刷新,仿佛为了挖金子就要不断挖掘似的。玩了三四个小时,累得头昏脑胀,只得起床。

我感到恶心,也很讨厌自己。本来决心在周末无限清空头脑,可是我没有得到享受。我只是在重复过去机械般的浮躁生活。看起来我很努力,但我却感到自己丧失了思考能力和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所以许多时候我开始想着回到家乡,只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我很乐意加入陶渊明梭罗他们的队伍。

只是,何时实现呢!!!难道真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