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读书这件事虽好,可不要一味地贪多

Reading Is Good, But Don't Be Greedy For More

2023-06-03 01:50
读书这件事虽好,可不要一味地贪多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是真理,众所周知,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当我们想要获得知识、学习技能、娱乐消遣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读书。于是,我们常常会买很多书,有的书拿回家之后就很少再去翻阅了,有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了一遍之后呢,也放那儿了。这就导致了一种情况,书也没少买,也读了,但是好像也没有带来什么成长呀,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今天,我就来说一个在阅读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贪多

想一下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看到某个书单里面的书,都长着一副“必读”的样子,看到各路大神推荐的好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收入麾下,拿回家之后呢,全给读完了吗?并没有,甚至还有一些都没拆封。拿到一本书,迫不及待从第一页开始看,有一些地方会让你觉得说的真好,非常有道理,然后在下面画个线,或者给摘抄下来,读完之后在豆瓣上标记一下“读过”,此后就很少在会去翻阅这本书了。很多人有个习惯,读完一本书要做个思维导图,按照章节把书的框架给整理下来,让全书的内容一目了然,这样好像就掌握了这本书一样。

这种读书方式,只会让人获得短暂的充实感。于长期而言,是无益的。

在《认知觉醒》里,周岭老师用一张图来说明了为什么“少即是多。”

读书这件事虽好,可不要一味地贪多

我们大部分人的努力,都只停留在了最外面的那一层,也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这种读书方式其实残存着我们学生时代学习的影子,就像上学的时候做阅读理解题一样,要通读全文,梳理结构,总结文章主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式的读书方式。

那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发布的“学习金字塔”模型,如下

读书这件事虽好,可不要一味地贪多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读书方式是: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在阅读时,我们秉承“少即是多”的理念,也就是说,不求要读够多少本书,或者要把全书的知识全部理解掌握了,只寻找最能给自己带来触动的、能改变自己认知的、能启发自己去行动的点,然后按照书中所述,去刻意练习,去输出,去实践。

哪怕读完这本书只给你带来了点滴的改变,这本书对你而言就是有价值的。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读书效率也太低了吧。

的确,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恨不得开着二倍速。

但是成长这件事,是急不得的。我们要懂得一个道理——慢就是快。

在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上,真正的有效阅读方式是什么?

读书这件事虽好,可不要一味地贪多

对于某个知识点,最有效的学习,不是把它熟读并能背诵下来,牢记于心就可以了。真正有效的方式是,首先你得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知识点点,然后还要能将它与自己关联起来,最后还能用它来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

在这方面,得到的罗振宇老师有个比较经典的理论——缝扣子理论,就是把这个知识点比作一个扣子,哪怕它再精美,单独存放在那里对你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还很容易找不到,或者丢失。只有将它缝在你的衣服上,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并与你的衣服化为一体。学习也是这样,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知识才能发挥其价值。

我们要敢于下笨功夫去学习,只要方向是对的,早晚有一天都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