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家庭中的排行(深度心理)

Rank In The Family (Deep Psychology)

2023-06-02 23:20
家庭中的排行(深度心理)
  • 文章节选自《自卑与超越》
  •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翻译:李青霞

家庭中的排行

个体心理学对于研究孩子的出生顺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以父母关系和谐,并尽心尽力抚养子女为前提。即使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是有很大差别的,并且他们的成长环境也会大大不同。我们要再次强调一下,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生长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适应自己的成长环境,孩子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会各异。

长子

家庭中的老大都经历过一段“独生子”的时期,但是随着后边孩子的出生,他们就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常常让家人将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会逐渐习惯这种被宠爱的角色。但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就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别人夺走自己的地位,他不再是家中的独子。现在,他必须和别人一同分享父母的爱。这样的改变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问题儿童、神经官能症患者、罪犯、自杀者、酗酒者和性行为异常的人都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是家中最大的孩子,对其他孩子的到来印象极深,而这种地位被人抢占的经历也会对他的人生态度造成影响。

家中的其他孩子也会随着后面孩子的出生失去自己的地位,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因为从他一出生就已经有人与他共同分享亲情,他从未独享过任何关爱。然而对于家中的第一个孩子,这却是巨大的变化。如果父母确实因为其他孩子的出生而忽略了他,他定然不会接受这样的现实,即使他因此生出怨恨,我们也不能将责任全都推给他。当然,如果父母有足够的信心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知道他的地位无人可以代替,尤其让他们和父母一起迎接要降生的孩子,让他们一起来看护小孩子,那么他们心里就不会再有如此大的怨恨。但是事实往往是这样的:他们没有做好接受弟弟妹妹的准备,父母也的确因为其他孩子的降临忽视了他。所以,他们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求母亲的关注,让自己回到以前的地位。有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孩子同时去向母亲索求关爱,谁都想得到更多的关注。

老大因为有体力上的优势,所以他们总会有更多的方法。我们可以想象,他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做出怎样的事。如果我们和他处于同样的位置,与他所追求的目标相同,也定会和他采取同样的做法。我们会给母亲找各种麻烦,甚至与她争吵,做出各种行为只是为了赢得母亲的关注。他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最后母亲对他的行为再也无法忍受,当他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母亲也对他反感至极,这时他才真正了解没有人关注的滋味。为了取得母亲的爱,他极力去抗争,结果却彻底失去了母爱。他感觉被人冷落了,而实际上他的行为也真的被人冷落了。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他还会说:“我是没有错的,别人都是错的,只有我自己正确。”他就像掉进了陷阱,挣扎得越厉害陷得越深。他仍在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着各种理由,既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又怎么能放弃抗争呢?

我们针对此类争斗案例,必须进行详细研究。如果母亲与他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变得暴躁、丧失理智、刁钻古怪和桀骜不驯。在母子冲突时,父亲可能会给他重新受宠的机会,他因此会亲近父亲,以期赢得他的关注和宠爱,所以家中老大通常更加偏爱和依赖父亲。我们可以肯定,一旦孩子开始偏爱父亲,即进入人生第二个阶段。孩子早期会依恋母亲,当母爱渐渐远离的时候,他才会将依恋转向父亲,并以此报复母亲。如果一个孩子偏爱父亲,我们就可判断他曾经遭遇过挫折,或有被人忽略或忽视。这些事让他记忆犹新,并且这种阴影也会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这种争斗通常将长期存在,甚至伴随孩子一生。这个孩子已经懂得反抗,并且在任何环境中都倾向于斗争。他也许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丧失信心,认为从此无法与人交往。他会变得易暴易怒、沉默寡言和特立独行,甚至索性彻底自我孤立。这种孩子的所作所为和现实表现,仍然以过去为重心,他们只想沉浸在过去那种美好的回忆之中。

所以,我们总能在老大的身上看到对过去的一种眷恋。他们喜欢回忆,但是却对未来没有信心。一个曾经有着统治权和掌控权的孩子,总能更深地体会到权力的重要性。长大之后,他们同样会玩弄权术,并过分夸张规则和制度的作用。他们认为任何事都应该按规则执行,并且这种规则是一成不变的。权力应该掌握在那些权力给予者的手中。这时,我们就看出了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他之后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这种人拥有了地位,定会时时怀疑别人会有不轨之心,想夺取他的职位。

老大的地位虽然会引发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但如果处置得当,也可顺利解决。如果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合作,伤害就不会发生了。我们从一些老大身上可以发现,他们很乐于为他人提供保护和帮助,并且觉得为他人带来幸福是自己的责任。他们经常会学习父母照料弟弟、妹妹时候的样子,承担起父母的角色,做弟弟、妹妹的师长。他们也会因此锻炼出很好的组织才能。也许他们提供的保护会让弟弟妹妹滋生依赖他的心理,或让他滋生出统治别人的**,但这些无疑全是正面的例子。

以我在欧洲和美洲的经验所得,问题儿童中老大的比例最大,其次就是最小的孩子。这的确很有趣,他们是家庭构成的两个极端,然而,目前的教育方式还不能真正解决发生在老大身上的问题。

家庭中的排行(深度心理)

次子

老二在家中的位置非同寻常,这是其他孩子都无法比拟的。他刚一出生,就已经有了一个与他分享父母的孩子,所以与长子相比,他更容易与人合作。如果家中的长子不压迫他,他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他的生活中有一个极为重要却不可改变的事实存在——他的生活中始终有一个与之竞争的对象。老大年龄比他大,发育比他早,所以他急需努力追赶。在老二身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他的生活就像一场竞赛,就像有一个领跑者永远在他前面,他必须奋力追赶一样。他需要不断努力,追上甚至超过哥哥。

从《圣经》的许多精彩篇章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心理学的问题,其中的雅各就是典型的老二。他始终想超越哥哥以扫,并取代他的位置。老二总是不甘心居于人后,他一直在努力超越老大。所以老二成功的机会更大,他们往往也比老大更占有先天的优势。在此我所说的并不是遗传的原因,而是由于孩子的不断努力,促使他进步得很快。以至于他长大之后独立了,仍然会寻找一个优秀于自己的目标,作为自己超越的对象。

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我们清醒时的生活,而是在所有性格行为中都留有痕迹,而且更容易发生在睡梦中。比如,那种从高处跌落的梦境常常发生在老大身上,因为他们虽然处在优于别人的位置上,却不能保证不会失去。再看老二,他们经常梦见自己与人比赛,比如在参加赛跑、追赶火车、与人比赛骑自行车等。这种匆忙追赶的梦常常给我们以暗示,通过这些我们很容易猜到,做这种梦的人是家中的老二。

但是我们不得不强调,世间万物并非一成不变。老大的行为举止未必都会如此。环境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不是家庭排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孩子们,较晚出生的也有可能和老大有相似的状况。也许前两个出生的孩子年龄差距很小,尔后出生的孩子老三和他们年龄差距较大,然而在老三之后又有其他孩子出生,这样,老三就可能表现出与老大相似的特征。在老四和老五之后的某个孩子身上,同样会出现“老二”的典型表现。如果年龄相近的两个孩子与其他孩子差别较大,老大和老二的特征同样会出现。

如果在与弟弟妹妹的竞争中老大失败了,那么他就会走上错误的人生路途。但是如果老大成为了弟弟妹妹的领导者,那么老二就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尤其当老大是男孩而老二是女孩时,老大的位子就更加危险了。如果他被女孩打败了,就会认为失掉了尊严。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竞争比同性之间的竞争更激烈。

女孩在这场比拼中好像更受重视。16岁之前,女孩身心发育都快于男孩。一般情况是哥哥主动放弃,变得懒散萎靡和一蹶不振,例如他用吹牛撒谎等拙劣手段来求胜。此情此景可以断定,胜者一定非女孩莫属。我们看到男孩走向歧途,越陷越深,而女孩的问题则轻松解决,并昂首前进。如果对危机有所预见,并在危机出现之前及时防范,其实这种情形是可以避免的。在一个人人平等、凝聚力十足的家庭中,如此悲惨的结局很难出现。家中不应有对立,也不应为了某个孩子受到威胁而浪费时间去钩心斗角。

老幺(最小的孩子)

家庭中除了最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可能有弟弟或妹妹,他们的地位也几乎会受到威胁,但是最小的孩子地位却是固定的。他没有弟弟妹妹,却有很多竞争者。他永远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那些因为被惯坏而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他身上,但是由于他的竞争者最多,受到的鼓励也最大,所以他常常是家中发育最好、进步最快的孩子。从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小的孩子地位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在古代的很多事例中我们都发现,很多家中最小的孩子都比他的哥哥姐姐优秀。

在《圣经》故事中,最小的孩子往往都是征服者。约瑟就是被当作家中最小的孩子抚养成人的。虽然在约瑟出生17年后,便雅悯降生了,但约瑟的成长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约瑟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了典型的最小孩子的特征。他对自己的优越地位充满信心,其他人甚至在梦中都向他臣服,他们被他的光芒完全笼罩了。因为大家朝夕相处,哥哥们对约瑟的理想心知肚明,对他们而言,约瑟在梦境中的情感表现很容易理解,所以他们害怕他并想除掉他。约瑟在家中反末为首,后来者居上,以致成了整个家庭的统治者。

家庭支柱经常会是最小的孩子,这一现象绝非偶然。人们对此十分了解,并编了不少故事来盛赞老幺的能力强大。显而易见,老幺会得到全家人的帮助,有很多激发他雄心壮志的事物让他奋力拼搏,而且没人对他背后攻击和分散他的注意力,他的处境非常优越。

但是正如前所述,老幺排在问题儿童的第二位,主要原因则是家庭的溺爱。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总是不能够自强自立,他们缺失独自拼搏、争取成功的勇气。老幺们的志向总是远大的,但是志向远大的人却往往性情懒惰。懒惰是壮志冲天与勇气不足的混合体:志向过于远大往往不太现实。老幺有时强调自己没有任何理想,因为他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超过他人,他们不希望自己受到任何约束,自高自大。我们同时也能理解,周围的人都比他年长,比他强大,比他有阅历,可见老幺背负着巨大的自卑感。

家庭中的排行(深度心理)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也存在特有的问题。他的竞争对手不是兄弟姐妹,而是父亲。独生子女都会得到母亲特殊的宠爱,母亲怕失去他,想让他时时刻刻成长在自己的保护之下。因此他们会产生“恋母情结”,他们就像母亲的影子一样,整日和母亲相伴,甚至排斥他们的父亲。不过,只要父母同心协力,让孩子的关注力分散在两个人身上,这种情况将不会发生。但是,一般而言,父亲与孩子的联系总是少于母亲的。独生子女有时会表现出和老大相似的情形:他希望战胜父亲,而且喜欢与年长者共事。

独生子女对于是否会有弟弟妹妹出生心生忧虑。如果有人说:“你应该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他将十分难过。他希望自己永远处于焦点位置,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权利。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就感到忍无可忍。若在日后他失去了焦点的位置,各种考验便随之而来。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万事小心、患得患失的家庭中,同样会对他的成长有所影响。如果父母因为身体条件失去生育能力,我们只能尽力帮他们处理好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但在具有生育能力的家庭,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也会存在。这些父母通常胆小悲观,没有勇气承担更多子女的经济负担,致使家庭氛围压抑,孩子为此深受影响。

如果几个孩子出生的时间间隔较大,那么独生子女的特征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体现,此情况并不乐观。经常有人提问:“一个家庭要养育子女,其年龄间隔几年最好?年龄相差少点好,还是多点好?”我个人认为,间隔三年左右最好。当孩子三岁时再有弟弟、妹妹出生,那他已懂得一些合作精神,也能理解一个家庭不一定只有一个孩子。但他此时如果只有一两岁,这个道理就无法讲通,他也难以理解我们的意愿,我们因此也不能引导他的心理情绪,让他来面对这个现实。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其他的是女孩,那么这个男孩的境遇也很艰难。假如白天父亲在外,那他就生活在一个女性的包围圈中。他眼中所见只有母亲、姐妹,或许也有女仆,他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备感孤独。特别是,当家中女性联合起来与他为敌时更是如此。她们会认为,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施以援手,她们也许会警告他别太自以为是,总之,大量的冲突和竞争总在他们之间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是他在家中排行居中,那只能两边受气。如果他位居老大,妹妹会紧随其后,威胁他的地位。如果他是家中老幺,那么就容易成为被宠儿。

在女孩子中间长大的男孩通常不受别人欢迎,如果让他们学着和其他孩子相处,懂得与他人合作,这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否则,长期处在女孩的包围之中,其言行举止可能会带有女孩气。

女性环境不同于男女混合的环境。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在没有统一管理的公寓楼中,女孩的房间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规规矩矩,甚至色彩搭配都相得益彰。但是如果是一群男孩的住处,则会发现脏乱不堪的一幕,那里有破损的家具,杂乱无章的物品,甚至床上堆满了衣服。但是在女性环境中长大的男孩就会有些女孩倾向,也会有些女孩的习惯和特征。

同时,这种环境也会让独生子心生厌烦,并极力展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他认为自己的个性和优越地位不容侵犯,但也免不了有些害怕。他会以坚守态势,暗中摆脱女性的控制。所以这就形成了他向两个极端的方面发展,不是变得强大无比,就是软弱无能。而一个女孩生活在一群男孩中间也会如此,她们不是太过女性化,就是格外男性化,不安和无助常常困扰她的一生。这种情况值得我们研究和调查。再者,这种事情也不会时时发生,所以在尚未深入研究之前,我们切莫妄下定论。

在我对一些成人的案例进行研究时,会从中发现很多童年时期的烙印,并且这些事情会让他们终生不忘。家庭地位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而成长中的困难也大都由家庭关系的僵化和合作精神的缺乏引起。如果我们观察周围的环境,考虑一下为什么我们平时常常看到敌对情绪和竞争现象,我们就会明白,原因是人们都想成为征服者,想超越他人。这种目标的形成和他们童年时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这是由那些在家庭中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激发的一种情感,想时时超越别人。我们要想让孩子改掉身上的这种毛病,就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