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而今人论西方浪漫主义之爱好自然,只引道家为比拟,盖不知儒家自孔子、曾皙以还,皆以怡情于山水花柳为得道。亦未嗜胾而谬言知味矣。
譬之陶公为自然诗人之宗,而未必得力于庄老。
罗端良愿始发此意,《鄂州小集》卷三《陶令祠堂记》尝谓陶公“言论所表篇什所寄率书生之素业,或老农之常务。真风所播,直扫魏晋浇习。诸人祖庄生余论,皆言淳漓朴散,翳周孔礼训使然,孰知鲁叟将以淳之耶”。
《真西山题跋》卷三《跋黄瀛甫拟陶诗》云:“予闻近世之评诗者曰:渊明之词甚高,而其指则出于庄老;康节之词若卑,而其指则原于六经。以余观之,洲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爱,逝川之叹也。贫士之咏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 弥缝使其淳。’岂玄虚之士可望耶。”
屈悔翁《翁山文外》卷一《游白仁严记》谓靖节中年闻道,“庶几颜子之卓尔”:南昌苏桓营以靖节为“周公、孔子之徒,虽与远公交游而不赴其社,守道独立,入焉不缁”。
李恕谷《年谱》三十九岁选陶渊明集,题词曰:“洲明生六朝异端盛行之日,士皆放诞成习,溺谈虚空。洲明诗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又曰:‘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又曰:‘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全集无一言及于佛老,可不谓志道者欤。观其将游庐山,闻东林寺钟声,蹙眉而返。则世所传《三笑莲社图》,必佞佛好事之徒为之也。”
李安溪《榕村语录》卷三十谓陶诗“包含义蕴”如“羲农去我久”一首识见“超出寻常”因详为敷说:又曰:“靖节诗推周孔处甚多,其逃于酒者,避刘宋耳。”《语录续编》卷八云:“观《饮酒》诗六首惓惓六籍希不在韩公下也。”
姜湛园《西溟文钞》卷二为王丹麓作《敦好斋》记亦谓斋名本陶公“诗书敦宿好”之义,“陶公为学道者,愤世俗之好黄老。故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朝成灰尘: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云云。
周荇农《思益堂日札》卷五《书渊明集后》亦称其“无一字涉及二氏”。
皆不相沿袭,而所见大同。
【补订】包宏父恢《敝帚稿略》卷二《答曾子华论诗》:“后世诗之高者,陶之冲澹闲静。‘羲皇去我久’一篇又直叹孔子之学不傅而窃有志焉。”
李献吉《空同子集》卷六十六《论学篇》下:“赵宋之儒,周子、大程子别是一气象,胸中一尘不染,所谓光风霁月也。前此陶渊明亦此气象;陶虽不言道,而道不离之。”
安公石《颐山诗话》:“陶渊明有志圣贤之学,人或不能知也。其诗曰:‘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又曰: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又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又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予谓汉魏以来,知遵孔子而有志圣贤之学者,渊明也。故表而出之。”
韩慕庐《咏怀堂文稿》卷三《菊社清吟集序》:“晋时崇尚虚远,刘阮辈皆遣放于酒以自豪,而渊明独非酒人。其言曰:‘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又曰:‘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之淳。’自汉董子而后无此言,其于少陵盗跖何有之语,不大远哉。”
谭复生《谭浏阳文集》卷上《报刘淞芙书》之二:“陶本悲歌慷慨之士,而得力经术,涵养深纯。”
盖儒家性理有契于山水,道家玄虚亦有契于山水;而恣情山水者,可托儒家性理之说张门面,亦可借道家玄虚之说装铺席。一致百虑,同归殊涂,人心善巧方便,斯其一端也(参观《管锥编》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一“学说杀人”)。孙豹人《溉堂文集》卷四《书陶渊明集后》称其“出处之节最可观”,乃缘其“读《论语》极熟”,亦可参观。
按陶公诗又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又云:“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又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老夫有所爱,思与尔爲邻。”盖矫然自异于当时风会。《世说•政事》注引《晋阳秋》记陶侃斥老庄浮华,渊明殆承其家教耶。明人郎仁宝《七修类稿》卷十七论陶诗,至欲语语以性理求之。
二
近人沈子培《寐叟题跋》上册有论支谢诗三则,深非刘勰“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二语,以为“六朝诗将山水庄老,融并一气。谢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支道林开其先,模山范水,华妙绝伦。陶公自与嵇阮同流,不入此社”云云。
沈氏知作诗“以庄老为意,山水爲色”颇合“理趣”之说。《世说》一书所载曲阿、印渚、华林园、山阴道等游观诸语皆老庄风气中人所说:孙兴公“斋前种松,楚楚可怜”,亦几有濂溪、明道受翫阶草之意。
然支道林存诗,篇篇言理,如《八关斋》《述怀》、《咏怀》《利城山居》等作,偶点级写景一二语,呆钝埙砌,末见子培所谓“模范华妙”者。子培好佛学,故论诗蛮做杜撰,推出一释子,强冠之康乐之上,直英雄欺人耳。
以山水通于理道,自亦孔门心法,子培必欲求之老庄,至不言读《论语》,而言读皇侃疏,岂得爲探本穷源乎。陶公不入此社,固也,与嵇阮亦非同流。陶尊孔子,而《拟古》肯称庄周为“此士难再得”;阮学老庄而《达庄论》乃大言庄周不足道。子培之言诚为淆惑矣。
三
颜鲁公《咏陶渊明》以张良、龚胜比渊明。山谷《怀渊明》诗略云:“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忼戆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真西山《跋黄瀛甫和陶》称其“有长沙公之心而力未逮”。卢挚《题洲明归去图》以留候、武候相比。王述菴《书洲明传后》称有经略用世之志。龚定庵《己亥杂诗》中读陶诗三首称其有 “侠骨”而“豪”。盖皆韩昌黎《送王秀才序》所谓:”阮籍陶潜爲事物是非相感触,有托而逃”。
【补订】辛稼轩《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渊明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又:“隐者多带气负性,陶欲有为 而不能者,又好名。”
朱竹垞《明诗综》卷三选张志道以宁《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髪。”
孙太初《太白山人漫稿》卷二《三隐逸诗》:“渊明豪杰人,出处亦有道。昔读《荆轲》诗,彷彿见怀抱。”
董若雨说《丰草菴前集》卷二《书桃花源记后》:“不能爲报韩之子房,则当法避秦之楚客。陶氏《咏荆轲》与《桃花源记》异用而同体;慨然欲爲荆轲不可得,然后徙而为桃源避秦之谋。呜呼悲哉。”
顾亭林《日知録》卷十九《文词欺人》:“栗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 也。”
王禹卿文治《梦楼诗钞》卷十《彭泽》第三首:“人爱陶令逸,我知陶令豪。易水咏荆轲,寒水暮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古来世外人,经济乃更饶。商绮息汉争,鲁连解齐嚣。”
定菴以渊明“诗喜说荆轲”而叹“江湖侠骨”,着眼与朱子等相同;又称渊明“酷似卧龙豪”,自注:“语意本辛弃疾”,实则山谷诗已发此意矣。
余复拈出其儒学如左,以见观人非一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