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括号中为作品创作年份。
1.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少年维特的烦恼》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本书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后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
2.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e Wahlverwandtschaften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亲合力》(1809)
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逻辑谨严的推理思辨,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三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了一部既“好看”又具思想深度的杰作。
Ottilie im Kahn(注:Ottilie是文中女主人公)
3. E. T. A Hoffmann: Die Elixiere des Teufels 恩·台·阿·霍夫曼:《魔鬼的迷魂汤》 (1815/1816)
长篇小说《魔鬼的迷魂汤》是一部哥特式黑暗浪漫主义小说,故事改编自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著名哥特小说《僧侣》(The Monk)。诗人海涅曾高度评价过这部杰作,认为“在《魔鬼的迷魂汤》中,包含着人的才智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可怕和最叫人胆战心惊的东西”。
4. Gottfried Keller: Der grüne Heinrich 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1854/1855)
《绿衣亨利》主人公亨利·雷生在城市,是瑞典古老乡村中一个石匠的儿子,父亲早死,母亲抚养其成人。由于他常穿一件用父亲的旧衣服改成的绿外衣,因此他被叫做绿衣亨利。本部小说是写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写亨利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利用各种各样条件发展教育自己,具有教育小说特点。除母亲外,亨利先后的三个恋人成为他品德、事业、世界观的重要引路人,全文娓娓谈来,没有太多的起伏跌宕,但字字句句紧扣读者心弦。
5. Theodor Fontane: Effi Briest 台奥多尔·冯塔纳:《艾菲·布里斯特》(1896)
《艾菲·布里斯特》是冯塔纳的代表作,写贵族小姐艾菲·布里斯特的婚姻悲剧。她母亲婚前曾和男爵殷士台顿相爱,艾菲长大后,母亲做主把她嫁给了他。殷士台顿在海滨小城凯辛当县长,只顾往上爬,不关心妻子。艾菲在年龄和感情上同丈夫有很大距离,感到生活空虚。不久,她认识了丈夫的朋友克拉姆巴斯少校,克拉姆巴斯是个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他引诱了艾菲。后来殷士台顿调职到柏林,艾菲就此摆脱了克拉姆巴斯。六年后,殷士台顿偶然发现克拉姆巴斯和艾菲过去的通信,知道了他们间的关系。他为了贵族的名誉,就和克拉姆巴斯决斗,把对方打死,又和艾菲离婚。最后艾菲病死在娘家。
6. Thomas Mann: Buddenbrooks 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早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与新的掠夺兼并方式间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7. Heinrich Mann: Professor Unrat 亨利希·曼:《垃圾教授》(1905)
《垃圾教授》是德国著名文学家亨利希·曼创作的一部中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纳粹执政期间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主人公拉特教授的细致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同时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德意志帝国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残害。
8. Thomas Mann: Der Zauberberg 托马斯·曼:《魔山》(1924)
《魔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间的血缘关系。
9. Kafka: Der Prozess 弗兰茨·卡夫卡:《审判》(1925)
奥地利小说《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10. Hermann Hesse: Steppenwolf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1927)
《荒原狼》是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长篇小说。《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荒原狼》通过对个人精神疾病的讲述,展示出现代社会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恶果。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1. Alfred Döblin: Berlin Alexanderplatz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
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是德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代表作,于1929年出版。时至今日仍是德国多所大学文学系的必修课,原著的写作手法和无数支线也被学者深入分析。1980年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将其翻拍为迷你剧集,成为法斯宾德的名作之一。
12. Robert Musil: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1930/1932)
《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分三部。小说背景设在奥匈帝国的最后岁月。小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情节经常转入哲学思辨,以及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