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Organize The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For Those Who Love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2023-06-02 22:19

如果你喜欢哲学,那西哲是肯定要了解的。否则就会容易掉入到独腿走路的“不稳状态”,单凭中国哲学一家是无法对世界作出全面和多元的精准分析的,所以西哲作为一个有效补充我们思维的学问一直被很多中国哲人所重视。今天哲学诗画把这份整理后的西哲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增长见识,提升认知,从中能够学到西哲里的思想精髓。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想想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最主要作用。

1,希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了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他把前几种学科融会贯通到了一起。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特点。

总结起来主要有5个——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想要理解希腊哲学,下面这些范畴或概念需要掌握好

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

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第二章 早期自然哲学

希腊早起自然哲学的4大流派

(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哲学派别: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及其追随者)

(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哲学派别: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哲学派别: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哲学派别: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代表人物:泰利斯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泛神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事物发生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

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之间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当时的哲学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由火转化而来。

(一)火本原说

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2,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

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探索才能发现它。

(三)辩证法的出现

以下关系是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出现的

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2,对立和谐的关系。3,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三、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哲学观点主要是“数本原说”。

(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万物表现于数字。

(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现代数学的鼻祖,如果没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可能会更晚才被发现和重视)

四、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间,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 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性、绝对性、普遍性和不变性,具有对世界的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这一点是后来爱利亚派哲学的中心思想。另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二)巴门尼德,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早期自然哲学里的观点,而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证是思辨的,即通过分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证明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性和论辩性具有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哲学观点: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2,认为对“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感觉读起来有点绕口呀,这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不好理解)。(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

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3、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论证:(1)不生不灭。(2)连续性。(3)完满性。 在他看来,这三个性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性质是相反的。

4、与他的“是者”或“存在”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理性世界由“真理”构成,感官世界由“意见”构成。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性事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极大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继续探索的一系列问题。

(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

(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三)芝诺, 他以提出否定运动的论证而著名,而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

芝诺否定运动的4个著名论证:(1)“二分法”。(2)“阿基里和乌龟赛跑”。(3)“飞矢不动”。(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除此外,芝诺还有否认“存在是多”的思想。

芝诺哲学论证的意义:(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矛盾方面。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五、元素派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元素派”指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那些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的哲学家。主要包括主张“四根说”的恩培多克勒、主张“种子说”的阿那克萨戈拉以及原子论者。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1,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2,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这点很类似于老子的“道”)。

3,认为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4,在四根说的基础上,恩培多克勒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

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人的思想则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感觉。

(二)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1,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对于“种子”他认为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

2,他认为种子本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或种子之外,叫做“心灵”。他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3,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认识是“异类相知”。

异类相知: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质被感觉。

六、原子论

原子论也叫元素论,不过它比其他元素论要简单得多,使得其在说明世界时更简单明了。创始人是留基波,典型的原子论者是留基波的学生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相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

(二)原子的性质

1,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物质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2,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性质上没有差别,是相同的,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异。

3,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之中(现代天文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家伙在科技那么贫瘠的时代,竟然有如此论断,太厉害了),漩涡运动就是事物生成的必然性。这时物质自动的思想,排斥了元素派用外在因素来说明运动的缺陷(比如地球不仅绕着太阳公转,而且还自转)。

(三)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

(四)在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1,影像论(流射说):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

2,约定论:认为对于像声音、颜色、味道等的感觉,不是依事物的本性生成,而是人为造就,也就是约定的。

德谟克利特还有根据原子论而发挥的伦理思想——主张物质生活方面要知足、适度,以便在心灵上求得安适宁静,他的哲学提倡一种合理的幸福主义。否认有所谓不死的神的存在,把神的存在归结为原子的运动和原子结合分离的必然性,因此神灵也会死,实际上这宣告了无神论。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第三章 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2)“智者”在此所指——即“职业教师”,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而“智慧”在当时那个年代,主要指演说和辩论的技巧。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原来的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1,“自然说”——该学说在讨论人的问题时,认为应按照人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

在智者看来,法律和习俗等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至于对人的本性(即“自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弱肉强食说”(斯拉西马库)、“天生平等说”(希庇阿斯)等。

2,“约定说”——指非自然的社会属性,该说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尤其改变和制约人性中的恶的成分。

对于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提出民主制度,有的提出法制社会,有的认为德治社会是最好的。

3,“自然说”和“约定说”是智者对人共同生活的性质的不同看法,但是,它们都是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的批判中形成的,是那个社会的时代产物。

4,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提倡:凡事在没有证明其正确或真实之前,都先不要相信;虚无主义提倡:世界是无定的,所有事物到最后都归于一种虚空;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性质的事物存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前提条件的。

(三)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命题的本义: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命题,用柏拉图对它的理解来讲,意思指“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即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

(2)命题被后人发展出的各种含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命题的产生。

2,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

(1)无物存在。

(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这极端夸大了认识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是一种否定认识的绝对性,直至否定认识、否定认识对象本身的观点。

(四)智者运动的意义

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掘坟墓”。

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

它激发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

(1)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那就使人有必要说明能够认识的道理,迫使哲学寻求认识的标准。

(2)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道德反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来保卫自己,找出是非的合理原则。

(3)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

(4)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引起有关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发展,把这种理论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而且必须追溯到根本的原理。

西方哲学史笔记整理,给那些热爱哲学和思考之人!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这是西方思想和哲学界的普遍评语。在中国,学哲学的没人不知道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德性——

(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1,命题的提出与智者运动的关系。

2,命题的含义——一切哲学思考从认识自身开始,然后才是其他。

3,命题的意义——(1)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2)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二)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1,命题的含义——认为人的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从“知行合一”这点来看,是比中国的王阳明要早)。

(三)苏格拉底方法或苏氏法

1,获得知识要有正当的方法。

2,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

3,苏格拉底哲学思维催生法———即“精神助产术”。主要分为3项:(1)概念定义方法之一:归纳法。(2)概念定义方法之二:演绎法。(3)形式:对话和问答。

方法一实例:苏格拉底让欧提德穆斯学习到“正直”的含义。

方法二实例:苏格拉底给“好公民”寻找定义,让很多学到知识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