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Nan Huaijin: Why Is Confucius Most Opposed To The Chinese Style Of Good Old Man?

2023-06-03 00:40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这种人看起来样样好,也不得罪人

为什么孔子最反对?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我们中国人经常骂人乡原,什么是乡原?乡就是乡党,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通称。这个原字,也与愿字通用。

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它。

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现在的说法是所谓“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而他本身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也很规矩,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一个定论时,他却没有定论,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

这一类人儒家最反对,名之为乡原,就是乡党中的原人。孔子说这一类人是“德之贼也”,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德,但他这种道德是害人的,不明是非,好歹之间不作定论,看起来他很有修养,不得罪人,可是却害了别人。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明是非,如此才是真正的道德。(《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乡愿是孔子说的,他最看不起乡愿作风,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做人处处都对,有道德,又不得罪人,处处都好。问他同意不同意?不反对。问他反对不反对?我也……是这个样子啦!是不是这样?差不多,大概吧!究竟怎么样,好嘛好嘛!这个就是乡愿的态度。所以孔子说“乡愿者,德之贼也”。(《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你以为学到马马虎虎叫中庸吗?孔子骂这个叫做乡愿,不是中庸,乡下的滥好人。两个人吵架请他评理,你没有错,他也不错,究竟谁对呢?都不错。看起来这个人很有道德,实际上是滥好人。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看起来很有道德,实际上真不道德。所以过去老一辈子的风云人物,我们一提某人怎么样?只说乡愿我们就懂了。这是一个很圆滑的人,什么都好,你说我这个儿子要请你介绍介绍,可以,可以,拿履历来,我慢慢给你想办法。实际上压在抽屉里好几年了,他也忘了,他也不去想办法,什么都可以,所以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中国文化是绝对反对“乡愿”的

坚持人格、道德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不可以苟且

孟子说:这一类人,不但向现实低头,而且还“阉然媚于世”,讨好现实。

后世的人叫这种人为“阿世”,态度“阉然”,不男不女,没有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如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没有中心的人品。

假如是在现代的会议席上,当争议发生时,他会说双方的意见都好,大家综合一下就好了。这就是“乡原”。他没有对就说对,不对就说不对的气魄。

反正他不得罪人,也怕得罪人,如果骂他两句,他会说:你大概有点误会,我们都是好朋友,你骂两句也没有关系。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万章说:老师,你这样一说就怪了,“原人”是好人,一乡的人都说他是“原人”,一个人在一乡党之中,如果做到被公认为药中甘草,是和事佬,不反对别人的意见,以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人云亦云,貌似良善的话,孔子为什么会说他是道德之贼呢?

孟子说:这种人“无举也”,别人骂他是贼,都反对他,他也不脸红,不难过。“刺之无刺也”,他软瘫瘫的,正如禅宗祖师骂人“皮下无血”,是凉血动物,没有血性,刺他一下,不痛不痒。“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别人觉得怎样好,他也就怎样好...

几十年前,这类人被称作“汤圆”。抗战时期在四川,听到人们叫这类人“水晶猴子”。有事时,想到某人是“汤圆”,就说把汤圆找来,事情好办,因为汤圆又圆又软,任人挪拿,对于这种作风,他还自以为很对,做人成功了,绝对不讲人生的大道理。

总之一句话,这种人,看上去有学问,有知识,以不得罪人为原则,面面讨好,没有是非观念。

当然,他心里对于是非明白得很,但他的行为,并没有是非观念。闽南人叫作“搓汤圆”,上海人叫作“和稀泥”。

在李宗吾的《厚黑学》中,最后就说到这种人。孔孟之道痛恨这种人,但是时代到了某一阶段,这种人是非常多的。所以人生之道,在儒家是道德,就是佛家的戒律;戒律的道理,就是明辨是非,明辨善恶,任何思想行为,不可以马虎。儒家坚持人格、道德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不可以苟且,不可以忽视,否则就是“乡原”...

中国文化是绝对反对“乡原”的,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格;知识只是谋生技能的养成,千万不要变成“乡原”。自古以来,知识多了以后,很容易走上“乡原”的路。(《孟子与尽心篇》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在老子的时代,对“道德”两个字的观念,并不是我们后世现代的观念。现代一般人以为,对人对事温温笨笨的态度就是道德;其实那个样子不是道德,而是乡愿,是很坏的行为。

道德是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定,而且有所作为,不是一般人所讲的中庸。一般所认定的中庸,并不是真正的中庸含义,那只是乡愿的马虎、含糊、是非不分、善恶不明。

南怀瑾:中国式“老好人”,孔子为什么最反对?

孔子说,“乡愿者德之贼也”,这种所谓乡愿的人,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道德,实际上为善不能,为恶也不敢,根本谈不上道德。一个乡愿之人,在乡巴佬眼里看起来,是个滥好人,如此而已。可叹的是,后世道德的观念,差不多都属于乡愿的范围。(《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

“和同以取说”,指的是臣下为了讨好上司,便放弃做人的原则,做乡愿去了。这里是说,有些干部圆滑得很,“太极拳”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只要配合主管的要求,什么都来,只要对他自己前途有利的就干,这种心理发展下去将来就是一个祸害。到了利害关头,一点气节都没有,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

臣有悦主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有的干部只做上面老板喜欢的事,专说老板喜欢听的话,以求得他欢心,取得他的亲信。这种就是佞臣。(《历史的经验》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