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Life Is A Process Of Consuming Energy

2023-05-31 09:56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人生就是三万多天吗……

是啊,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

活着真不容易啊,这个世界上有几个身心健康的人呢?

真是,没钱的,找吃饭钱的不容易,艰难哪,有钱的,找不到精神出路活得一样艰难。

……

这是听到的当代人感叹最多的话语。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人们拼命找钱,以为找到钱就有了出路。一些人有了钱,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用钱能买到的事做尽了之后,(包括买女人、男人),才发现内心依然空空、不快乐、孤独,这种孤独感并非和家人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就可以抵消的。有钱的和更有钱的比,心情就难平静了。我有一个开着本田佳美的朋友,近六十岁了,最近他的一个电话我才知道他的心境。他说上高尔夫球场看到那些年轻人开着宝马、卡迪拉克等豪华名车,觉得自己寒酸没面子。他说那些开名车的年轻人,是因为年轻赶上了电脑时代,很容易发了大财。五十而知天命,他快六十岁了,还在和年轻人攀比财富,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会不舒服,感慨和埋怨命运的不公,生不逢时,一比较,心不平气就不合了。

“气不合”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消耗。气是生命之本源。我们的皮肤光滑,没有皱纹,我们走路轻盈,奔跑如飞,我们说话声如洪钟,充满磁性,或者心血来潮,性欲盎然,都是因为我们体内真气充足的缘故。真气也称元气,是我们从母腹中带来的先天之气。先天之气是一种暗能量,是生命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能量。当我们老了,脚步慢了,说话声音小了,人们会说“气不足了”,皮肤没有质感、布满皱纹,眼神不济了,没有性能力了,这些都是因为消耗了太多的元气的缘故。

生命就是一个消耗元气的过程

我们常说的“气质”、“力气”一词,有气才有质,为气质。有气才有力,为力气。我们体内的元气充足才能“底气十足”“朝气蓬勃”,体内的元气越消耗越少,就会出现了常说的“有力无气”的情况,抵抗力一下降,“歪风邪气”趁机侵入了我们的身体,各种疾病出现了:“元气大伤”就导致“精疲力竭”,严重者为“气若游丝”,上气不接下气。元气就是身体内的“风”。有生命的风不断地在我们的体内吹拂,鲜活着血液、关节、奇经八脉、帮助神经元之间传递着大脑下达的指令,无微不至地充盈着我们的肉身,让我们感受活着。到了“咽气了”的那口气走了,没有了生命之风的吹拂,身体不再柔软、僵硬成为尸体,当最后的一口气离开了肉身,一个生命走完了过程,或者说一个轮回。只有平静才能养气,不被眼前的境遇牵动内心才能平静。

内心的平静需要很多的元素。如果一个人充满了怨恨,很长时期都没有能力消除怨恨,怨恨就是在消耗生命的元气。气一急就伤身体,为“气急败坏”。生理上的疾病怨恨出来了,成了实在的病症。我的一个有文化情结本家大哥,八十年代下海最早的一拨人,他是典型的性情中人。在与人合作一单大生意时,酒到酣处,只认老乡,很大一笔生意没有签合同,结果被老乡算计了。大哥想尽招数找老乡要被骗去的钱,那人每次都说自己得了癌症,说活不了几天了,让大哥放过他。那赚了昧心钱的老乡说了自己得癌症几年之后,果真得了胃癌。老乡凡是遇到向他讨债的人,他都说自己得了癌症。他一次次地把这种信号反射给自己,一次次地加强信号,还得做出疼痛可怜样子,病入膏肓的样子,几年信号反射应验了。他花出了所有的钱治疗癌症而不果,现在已经做古了。况且,他得到的钱是不义之财,不该他得到的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流淌出去。大哥在我说这些时,说自己当初也是年轻,找他讨了几年的债就生了几年的气,,一生气腿都是软的,一想到那些被骗去的那么多钱,身上就出冷汗,睡不着觉,精神不好,身体变得虚弱。

他说:“要是能早点明白这些道理,就不会向他讨债了”。

我也曾经花了四年的时间怨恨一个男人。我和他以相见恨晚开始,继之轰轰烈烈,再继之分分合合,欲死欲生……我对他产生了一种很深的精神依赖,这个依赖成了习惯。表面上看是红尘中的男欢女爱,但这种依赖成了称为精神支柱的东西,我想紧紧地把握住这根支柱,我怕这根柱子会撤离我。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安,我们平时可以说是相处甚好,我两次住院都被同室病友评为最佳男人,他的细心让别人羡慕。但他本质上给我的是更加不安,不安的因素加重了我的孤独感,和他一起的五年我的身体一直不好,没有什么提高。

三次分分合合后,又将进行第四次的分久必合时,突然一刻,我发现我和他在一起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怕失去他的高度紧张已经失去了快乐的本质。我发现我们都在消耗,几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提高,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就烟消云散了。大阵痛之后,我怨恨了他几年,一想到他我就不平静,怨他优柔寡断、恨他薄情寡义。经常在夜晚快要入睡时,只要他的意象一出现,身体就会痉挛一下,脚一蹬空,一惊,又失眠了一夜。

在真正离开他难过了好一阵子之后,心里反倒觉得轻松了好多,我不再担心他是否会离开我了。有种自由感,我感悟到世间的儿女情长不过如此,到了觉醒的时候了。心情放松了,慢慢地平静下来,这几年我发现自己的无知的地方很多,并尽可能地做一些填补。

我从没有画过一张素描,现在我画漫画生存。平静下来才能给自己机会,才能提高自己,心平气和才能挖掘自己的先天潜质。平静下来才能“心安理得”:内心安静才能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事物,才能领悟到更深层的“道”理。我的对他早就没有怨恨了,晚上睡觉出现他的意象时不会痉挛了。感恩他让我觉悟“情关”。当我不再奢求和强求什么时,我得到了自由,内心没有怨恨了,不再失眠了,身体越来越好,我从不了解自己的潜在部分逐渐地亮相了。

我从过去的怨恨、狭隘、幽暗的曲径中渐渐地走向天地苍茫的草原。我的生活因平静而愉悦,形而上的孤独蒸发了。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我想到软件大王比尔盖茨,把自己总资产的百分之六十捐给有需要的人,且留有遗嘱,他离世后捐出自己的全部遗产给慈善机构。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缘故,生意越做越大的缘故,因为他在替天行“道”,一个替天行道的人,一定是内心平静的人,心智高尚的人,超越了物欲彻悟了生命的人。这样的人,我们都会为他祈福,这种念力是一种波动。

他在这种美好的波动中,微软的新版本不断更新升级,几乎是一年一个新版本,在不断地创新和更新中,他的领先地位就会保持得越长久。因为,他的财源呈现的是流水状态,活水状态,“流水不腐”。比尔盖茨的钱是源源不断地流出去,流到有需要的人的身上,这样才会天助,更多的钱又循环到他的流水帐中,再循环到有需要的人身上。这是“道”的循环。他虽然拥有亿万资产,但比尔盖茨从不乱花钱,一次他和同事去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没有车位,同事建议把车停在贵宾位,他马上反对说:“这可要花十二美元,这可不是个好价钱”。

正是比尔盖茨保留住了内心的朴素,一种天然的生命品质,内心平静的人才能朴素、清醒、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膨胀身心。想到女友的丈夫问我:比尔盖茨那么多钱怎么花啊?软件大王回答说:等你有了很多钱的时候,你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比尔盖茨让钱的这种数字符号超值了,体现了“道义”。他的一句话颇让人深思:“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不知道节俭生命的“本钱”,就等于用鼓风机把生命之火煽旺,使之燃烧的时间缩短。

朴素就是“养”。朴素一词,我们都知道是没经过打造的木头和没有染色的丝。一个人内心具有朴素,才是一个天然人,天然人才是自由的人,自由人才有力量排除物欲和感官的诱惑,才能呈现更广阔的心灵空间。不流失与生俱来的朴素,人才能真正回归自由。有了钱他才不会花钱买所谓的“为所欲为”,买感官上的刺激,刺激本身就是消耗生命的元气。感官的快乐都是一时之乐,只有内心的平静才是本质上的永久的快乐。纵欲过度、酗酒,一些极限的运动这些都是在花钱赔本,赔生命的“本”。

我国的先哲们早就悟道“中则养,过则病”的“守中”“道”理,月满则亏,物极则必反。内心不能回归朴素,不能平静,就孤独忧郁,难过,就要依赖外在的刺激来打发日子,用酒精灌醉时间,这些行为都是在耗生命的“本”,会导致在现实生活中颓废,不宽容,精神散乱,心智就不能提升。生理上的疾病一出现,已经是一个强信号:你的生命在走下坡了!

华人首富李嘉诚,是2006年世界排名第十的富豪。他在最近一次回答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的生活水平跟我在1957年事业上轨时相差不远,甚至更加简朴。无论从前和现在,我都喜欢简单的生活,对于物质享受的要求不高,反而着重内心的平静,希望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是的,他做了,他把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了慈善基金。成功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人和回归平静的人。一个保持着精神面貌向上的人,能在所经历的事物中一步步觉悟生命,这样才能随着年龄增长发现更多的事物并有能力进入它。

我再介绍一个人物:文森特·洛阿齐,美国“W ASP百万富翁俱乐部”的成员,他在36岁生日那天,还躺在毒品康复治疗中心的病床上,靠救济金度日,欠了十万多美元的债。他在《成功没有逻辑》中这样讲述自己:我们(一伙少年街头帮派)在公园闲逛,饮酒,赌博,偷商店的东西,偷车,吸毒,打架……到了青年,他做了小批发商人,他一直梦想做到百万美元的销售额,他做到了,表面上他达到了眼前的理想,可以说是一种成功,但却成了他堕落的开始,他迷上了可卡因,他自己说:“四年之内,我看到了自己堕落到了可怕的地步。道德上、精神上、感情上、以及肉体上于毁灭的边缘。我不堪忍受这种负罪感,甚至想到了自杀……”

文森特·洛阿齐36岁生日之后,他努力寻找帮助和治疗,并开始帮助别人,他说“我的生命终于有了一些意义,而且我通过帮助别人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他发现自己善于与人相处,天生的直觉好,当他看到报纸上一则广告后,决定以推销保险作为新生活的开始。一年半之后,他成了美国“W ASP百万富翁俱乐部”一员,成为美国推销保险行业的最高成绩者。而且他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到达自己的成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功。

他有一段觉悟之语:“我感激我生命中所有消极的经历,我感激子弹、赌博、帮派斗殴以及毒瘾……我意识到这全部都是让我能有今日的组成部分”。他说一个人的内在成功了,外在的部分才得以延续。可谓精辟。

“任何事物的持久成功都是由征服自我来达成的”。一个人要想获得内在的成功,就得征服自我。文森特·洛阿齐做到了。他每天都在百忙中安排时间让自己在安静中进入冥想:“在进入一种安静的状态之后,我所具有的思想会成为启发性的领悟。”

“而那一刻你的体验是一种非语言所能表达的平和宁静……我因体验了如此的平和快乐,而热泪盈眶……”平静让他彻悟:“即使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是一块宇宙,但在我们的内部却存在着整体——我们的内心是整个宇宙”。一本成功学存在着宇宙,一个个体的成功和宇宙的关联,这是文森特·洛阿齐成功的原因。

现在他说自己“很健康”的同时感叹:“我们耗尽余生努力达成的,正是我们在诞生时就已拥有的天真、惊奇的能力,我们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寻找一直在那儿的东西”!——

这就是平静、朴素和单纯。

内在的平静就像是晴朗的天空,空无一物又真空妙有。当我们看事物的方式改变了,不再怨恨了,不再与人比较了,不再整日纠缠在得失中了,往日怨恨、纠缠的种种让我们从中得到觉悟,等到把经历的一切变成了我们觉悟生命的感恩,那些缠在我们身上的无形绳索自动脱落,我们真正的解放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宇宙。我们看事物的方式变了,内心明亮了,自由了,你就是世界就是宇宙的本源才能呈现出来。

平静是一种觉悟。我们被物欲、被时尚熏染得太久了,能够让自己早日回归于平静中,内心平静才是让人“心旷神怡”风水宝地。懂得颐养才能享受天命。天命就是自然寿命,我国古人认为,人可得三元之寿,一个甲子为一元,人生由天、地、人三元之合,一百八十岁乃是人的天命。我们当代人的“寿终”大多是疾病而死,极少的人无疾而终。

得病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体内的先天元气不充足,人体的两大循环系统就会失常,“不通”的地方就是病灶。以致血管硬化、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本来的老年病,现在都提前到中年和青年身上了。天然的免疫力一旦下降,一次感冒发烧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并发症,从而把人的最后一口气逼出身体而一命呜呼。“通则不痛”,做一个明亮健康的自由人。我们要向自由过渡,在“四通八达”中感受生命的丰盈。要积攒这个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天然能力。先让自己过好,再带动身边的人过好,在有饭吃的前提下,这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度和定力。

生命就是一个消耗元气的过程——

我们从娘胎带来的元气是有数量的,不是无穷无尽的,你的元气提前地消耗尽了,在看似所谓享受、潇洒、为所欲为的表象中加快了这种消耗。我们常说“人死如灯灭”,比如一盏油灯,我们用一条细细的线做为捻,慢慢地燃,油灯亮的时间就会长,反之则不然。“心平气和”就是给生命之灯用细捻和加油。

“心平气和”,这是我们先人觉悟生命之“道理”。内心平静,元气才能和合,“一团和气”才能颐养,才是“心斋”。平静让人不散乱、不浮躁,这样才能“全神贯注”,当一个人能达到“聚精会神”时,就容易把思维集中在一个点上,超越自己的从前,潜质的部分露出了水面,才能“得天独厚”。

让自己真正的平静下来,这是觉悟生命开始,是修是养,内心平静需要修养。把自己修养到平静的佳境中,这个人可以说是“得道”了——得到了生命之道。知道生命之道为“知道”,觉悟生命之道为“得道”。让自己早一些知道和得道,让生命的因缘成为真正的享受。

精气神具足,生命才有质量。“养精蓄锐”就是颐养生命的元气,“精诚团结”才能“神采飞扬”,才能感受“气象万千”的生命内在景观和大自然的契应。平静会让我们在喜从无来——没有发生任何原因的“欢天喜地”。

欢天喜地你就是一个自然人了,自然人才能精、气、神十足地享受生活和生命。精、气、神三种称谓,实则为一,都指成就生命的先天元气:精多,气才足,气多,神就足,是同一事物的量变——“气量”,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了——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生命源头文化……我们的文化是生命文化!是从身体内部像外部渗透的功态文化——人类生命的文化……也是正在流失的文化——当代人亚健康的原因,人富了但贵不起来的“负翁”原因。

补充和培养生命的元气。静心、打坐都是日常养心养气养神的有效方法,因缘深的,可以修炼内丹、修宝瓶气等有为法培养和补充元气。

生命就是消耗元气的过程

让我们有质量地活着——

没有病痛地活着,身心健康地活着,

心地善良地活着,“精神抖擞”地活着,

“气宇轩昂”地活着,“心旷神怡”地活着——

这是每个人的使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天命……

每个物种的生命都是天命,好好珍惜自己,好好照顾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