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文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在于巨大的的反差,大家一看,有些字我不认识,有些人我不知道,有些引言我根本没听说,看得一头雾水,最后它是满分。
这方法我在读高中时也用过,用一些生僻字替代常用字,记住一些古怪的人名及引言(有时也自己编造,当时没有网络搜索,老师无法查证),主题合适时就硬套上去,实在不行就绕几个弯子套上去。总而言之,就是要唬住老师,让他以为我很厉害,不得不给我一个高分。我当时书桌上还放几本哲学书,把同学吓得够呛,其实我哪里看得懂。
这篇满分作文就是个误判,它不值得那么高的分,了不起给个及格。明年高考的同学,最好不要模仿,有眼光的老师还是多的,卷子撞上那些唬不住的,给你个低低的分数,你死得一点不冤。
作文考试,有些基本分不能丢掉。卷面整洁,笔划清晰,标点规划,分段合理,这是基本的技术分,认真就拿得到。
切忌刻意唱反调。人类社会一直有其主流价值,我们现在看到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觉得特别好,再过1千年的中国人仍然觉得好,这就是主流价值,天理人情,大原则不会变的。高中生追求深刻,怎么深刻得出来?不过是把青春期的逆反误认为深刻。一个时代,深刻的人就一两个,到处都是深刻的高中生,那才不正常。
写文章,主要是为了交流。交流,沟通效率就重要。这也是白话文运动了不起的原因,会说话就会写文章,会说话就看得懂文章,这提升了沟通效率,解放了创造力。一个世纪以后,又认为厉害的是写点文言文,搞几个生僻字,那就太没有见识了,误人误己。
文字之美,蕴含在我们日常语言当中,仔细体会,认真提炼,我手写我口,其中的观点与情感,可准确传达给你,就是好文章。去故纸堆翻,在翻译腔里找,有话不好好说,偏要让人猜,这是糟糕的文风。猜完还发现他其实什么也没说,自己都糊里糊涂,更是让人恼火。
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无法包装成我们知道,如果你想这么做,你就会故意把话说得不清不楚。这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如此写文章,路越走越窄。一个人尽力清晰、明白地表述,才是正道,这是对读者基本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时间,尊重他们的智力。
先真诚,再准确,最后才是文采,按这个顺序,文章总会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