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向中世纪隐修士学习生活管理:每个岗位都有其独有职能

Learn Life Management From Medieval Monks: Each Position Has Its Own Function

2023-06-02 22:56

来源网络

BY BRIAN LIU

向中世纪隐修士学习生活管理:每个岗位都有其独有职能

修道院中描绘圣本笃与众修士的彩绘玻璃。

究竟工作是赋予我们生命意义,还是掏空一切意义?美国神学家 Jonathan Malesic 指出,中世纪隐修士对此有独到看法。他们相信工作属于修行的一部分,但绝非修行的全部,他们的时间管理模式,类似今日所提倡的 Work–lifebalance;修道院即使采用新科技,也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反而是用来节省劳动时间,以便修士充实精神生活。

皮尤研究中心在美国展开调查,问大家从何处寻找人生意义,结果有多达 34% 提到职业,其次是家庭。Malesic 认为,有如此多美国人透过工作寻觅意义,其实是受到基督新教传统根深柢固的影响。社会学大师韦伯(Max Weber)早于百多年前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中,便分析了基督新教伦理价值,如何促使信徒投入世俗的工作,间接造就现代资本主义基础。

Malesic 则在论文中提出,基督教神学对工作有两大概念,分别是志业(vocation)和共同创造(co-creation)。新教路德宗(Lutheranism)特别重视志业,即是人为理想或兴趣而献身工作,他们相信「不论任何岗位都可以侍奉上帝和服务社会,每个岗位都有其独有职能。」共同创造,视工作为展现人类与上帝相似性的方式,作为造物主神圣创造的人类,透过双手再创造出新事物。

但论文提出,这些观念统统难以应对 21 世纪富裕国家的难题。对很多人而言,如今的工作朝不保夕,建基其上的身份认同都不再稳固。再者,日常工作经常是埋首于抽象的细节,由整理数据库数据,到利用 Photoshop 修整图像设计,甚少创造出实体对象。

因此 Malesic 认为,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基督教传统,从其他神学理论资源中,寻找应对现代生活难题的法门,譬如是中世纪天主教本笃会(Benedictines)隐修士的禁欲主义。对他们而言,劳动是要维持修道院的基本运作,在精神层面上,压抑不良的冲动和念头,培养人的耐性及奉献精神。相比工业资本主义下的工作模式,重视劳动所换来的制成品,本笃会隐修士更重视劳动过程的主观体验。

在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老板采纳新技术,精简人手,使工作变得零碎又专门,生产力大大提升的同时,工人却沦为螺丝钉,每日重复单调的工作。相较而言,本笃会修士虽然同样吸收新生产技术,例如兴建磨坊,但目的并不是要提升修道院的生产力,反而想要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公余的精神生活,譬如参与集体祷告。

本笃会修士并不主张工作专门细分,以催谷修士的工作效率,修道院反而规定每位修士要轮流转换岗位,譬如负责洗碗、用餐时为其他修士朗读经文。对于个别非专门不可的职位,譬如艺术家或工匠,修士都必须秉持谦逊的道德原则:

假如有人因为巧手工艺而自我膨胀,觉得自己为修道院贡献良多,他便必须撤离原有岗位,直至他们表现出谦逊,修道院院长才会批准恢复其职务。

Malesic 固然不是主张大家仿效隐修士奉行禁欲主义,亦非主张老板以谦逊程度对员工行赏罚,但本笃会修士的生活管理,其实有点近似今日提倡的 Work–lifebalance —— 避免工作过分侵占私人时间和空间,腾出公余时间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本笃会的隐修士提醒我们,单靠工作并不能充实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