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康德:为什么说道德形而上学不可或缺?

Kant: Why Is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Indispensable?

2023-05-31 19:54

康德:为什么说道德形而上学不可或缺?

一门道德形而上学是不可或缺地必要的,这并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思辩的方式探究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理性中实践原理的源泉,而是因为只要缺乏正确地判断道德的那条导线和最高的规范,道德本身就依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败坏。

要使某种东西在道德上成为绝对善的,它不能仅仅符合道德法则,还必须为了道德法则的缘故而发生。否则,那种符合就只是很偶然很糟糕的,因为非道德的根据虽然有时会产生符合法则的行动(比如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做出道德的行动),但在多数情况下却将产生违背法则的行动。因为非道德的根据在作出道德行为时常受到主体的欲望、偏见和冲动的影响而将纯粹的道德原则引向歧途,比如今天我心情特别好就到处行善,明天心情差就对一切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或者在朋友一时的鼓动下就立马到处施舍,这样的行为一时看来虽是值得称赞的,但由于它只是一时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善只是任性冲动的结果,最终必然与道德法则的恒定要求相冲突。

道德法则是一条诫命,它既是自身的无条件要求,也针对一切理性存在者。当一个理性存在者纯粹按照源自自由的道德法则来行动时,它就具有普遍性。比如,我的道德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这样做时,实际上就是要求一切理性存在者都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法则去行动。

那么源自理性的道德法则与经验的道德信条有什么区别呢?二者的表现不是一样的吗?理性的道德法则与经验的道德信条当然不同。经验的道德由于牵涉到经验的杂多,它的行动就必然受制于经验性的主体,因此它就容易受到主体欲望、偏见和冲动的腐蚀,最终必然不是根据自由意志的原则行事。

但如今,除了从一门纯粹哲学中之外,并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寻找具有纯粹性和和本真性(在实践领域重视的恰恰是这一点)的道德法则,因而纯粹哲学(形而上学)必须先行,而且如果没有它,在任何地方就不会有任何道德哲学。

把那些纯粹的原则混入经验性的原则之中的哲学,本身还不配被称为哲学,因为哲学与普通的理性知识的区别恰恰在于,它在特别的科学中阐明普通理性只是混杂地把握的东西。它更不配称之为道德哲学,因为正是这种混杂,它甚至损害到道德本身的纯粹性,并且与自身的目的背道而驰。

道德形而上学应当研究的是一种可能的纯粹意志的理念和原则,而不是一般而言的人类意欲的活动和条件,后者大多数汲取自心理学。而在伦理学中,属于经验性的部分叫做实用人类学,唯有源自理性的部分才构成道德学的内核。就此而言,康德的唯理道德论或许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变种,亦或是不自觉地呼应。

康德:为什么说道德形而上学不可或缺?

事物的表象是繁多的,其理念却是永恒的;同样,经验的道德法则是任性的,理性的道德法则则是恒定的。一位作家曾说,人是人心灵的囚徒。通过康德的道德学,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心灵如何囚禁了自身——因为我们的心灵生活在一个充满形形色色的表象(显像)世界,这意味着,心灵几乎时刻都侵染在一个经验的世界里,如果不能坚持纯粹理智的指引,我们就会迷失在经验的世界里,虽然这样也能得到诸多实用的经验智慧,但我们却毕竟从根源上丧失了至善,出现这样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到这时,真正的道德不再具有自由和自律的美德,反而成了任何形式的他律的傀儡。

康德:为什么说道德形而上学不可或缺?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如果上帝死了,一切事情就都可允许了”。我看,在我们这个无神论和虚无主义流行的年代,将陀氏名言中的“上帝”一词更换成“道德”一词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状况。就世俗生活而言,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宗教,而是道德,或者说,我们世俗宗教的内核就是道德——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纯粹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