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康德:一切行业、手艺和技艺都因分工而受益

Kant: All Trades, Crafts, And Arts Benefit From The Division Of Labor

2023-05-31 19:54

康德:一切行业、手艺和技艺都因分工而受益

康德说:“一切行业、手艺和技艺都因分工而受益,也就是说在分工中,并不是一个人做一切事情,而是每个人都限制在某种在其处理方式上与其他工作明显有别的工作上,以便能够极为完善地和更为轻松地完成它。在工作未经如此区分和分配的地方,在每个人都是万事通的地方,各行业还处在极为未开化的状态。”

上面的话出自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的前言。在康德写作的1785年,大致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时代,社会分工还比较粗糙,不像今天的行业分工这么精致。康德说这段话,无疑是对分工的肯定。但在今天由于过于细化的分工又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们的隐忧:人被限制在专业的狭小空间内,从而失去了对事物的整体感知。隔行如隔山,专家学者们的隐忧不无道理。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又兴起一股“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的热潮来对抗那种狭隘的专业教育。那么“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会成功吗?今天下断语自然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得注意到有一个事实仍在继续进行,即分工仍在深入分化。

就拿哲学来说吧,哲学刚开始时混沌的。在哲学的名义下,有对自然万物的探索,有对思维逻辑逻辑的探索,有对社会生活的探索,也有对终极神圣的探索……随着思想的分化,对自然的探索的义务交给了自然科学,对思维逻辑的探索的义务交给了逻辑学,对社会生活的探索的义务交给了政治学和伦理学,对终极神圣的探索的义务交给了神学。以此类推,每一个领域又都分化成更精致的领域。如今,在自然科学这一大概念的名义下,又有成千上万的科学。这样,越是后来的人,越难门门精通。精力有限,我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学,更别说门门精通了。那么是否意味着传统意义的博学变得不可能呢?当然是可能的,并且由于今天的我们拥有更多的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掌握知识会更加便捷,比如今天我们要了解一般的信息随便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要了解某个行业的动态,通过网络媒体就能知道个十之八九。从这个角度看,人实际上是比以前的人更加博学了。虽然怀旧派说像孔子那样博大的人已经绝种了,但实际上却是像孔子那样博大的人变得多了——多得已经不稀罕了。

但是把握不当,博学立马就是贬义的了,因为人的精力的有限即是人的局限所在。倘若一个人只是跟着日日更新的媒体亦步亦趋,他的灵魂到底能积淀下多少东西呢?我们倒是可以问问那些几年来每天关注媒体更新的人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记住了多少东西。就算一个人能够过目不忘,我们也会问:了解了那么多,人还有自己的思想吗?就算有自己的思想,是深刻还是肤浅?……这里的质问隐含着强烈的批评,实际上在经济如此富裕,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对事物的原始感知能力并不见得提升了多少。悲观地说,我们的道德和原始感知能力还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存在退化的迹象。因此,博学虽是可能的并且还是一种令灵魂丰盈的资本,但它毕竟不是我们的正务,它更多是一种点缀。我们的正务是我们的工作和技艺。

康德:一切行业、手艺和技艺都因分工而受益

一切义务当中,最大的义务是工作的义务。

一切荣耀当中,最大的荣耀是胜任工作。这不是叫我们只知道忠于职守,而是要叫我们明白,胜任工作是正义的人的第一要义。一个人倘若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同时又对教育漠不关心而沉迷于思辨哲学,这样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实际上也就是不义之人。同样,政府工作人员如果不以公务为首责而天天想着要干出什么惊天伟业来,这样的政府官员就是不道德和不义的。

既然胜任工作是最具荣耀的,那么,不能胜任工作,啥都不了或者啥都不愿干的人也就是极其可耻的。在这里,一个倾尽全力胜任工作的人甚至比只知侍奉父母的孝子更具有美德,因为在一切工作中都隐含着社会正义的理念,而孝顺却毕竟隐含着私欲——虽然是一种令人称道的私欲,但毕竟是私欲。

因此,我想,康德的意思其实是在间接地告诫我们:人(主要指普通成人)须有一技之长,须有一份工作。这里,我们的技艺和工作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想象一下,世间千千万万的居所,我们住进去的也不过几间吧?在同一时间,我们不是只能占据很小一个角落吗?同理,我们的灵魂也需要一个居所。那么我们灵魂居住最长的场所是哪里呢?答案是:我们最长久从事的工作。

康德:一切行业、手艺和技艺都因分工而受益

一言以蔽之,完善工作和技艺是人生的本质所在,是利己又利他的要义。至于追求博学或万事通,虽然在许多情况也显得非常必要,但跟工作技艺的养成比起来,毕竟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