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cholars Must Read Mencius, Its Wisdom Is Still Not Outdated Today~

2023-05-31 19:34

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而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初读《孟子》,对他的大言、雄辩、夸张、横空举例不无隔膜感,再读三读,渐渐感觉到了孟轲的智慧与可爱。善哉《孟子》,甚可读也。——王蒙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

四书中部头最大的一本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

格言警句,家户传诵

出自《孟子》的成语

则有50个之多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1、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6、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11、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4、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5、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16、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何出此言

【解释】: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出自】:《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18、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9、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21、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2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2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5、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26、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27、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8、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9、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0、舍我其谁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31、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自】:《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3、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35、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36、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7、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自】:《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出自】:《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39、引领而望

【解释】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0、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41、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2、与民同乐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43、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自】:《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5、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46、知人论世

【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47、自暴自弃

【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出自】:《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8、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自】:《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49、自怨自艾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50、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10句处世箴言,值得一读再读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关于抉择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王解:人总是要有所不为的,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

点悟:有一个极简单通俗的道理,你做了许多不必做、不该做、境界狭小的破事,你甚至做了伤天害理、缺德不仁之事,你哪里还有可能走上正道?至少你哪里还有工夫还有精力有大抱负、有大作为?

这不仅是品德问题、好人与坏人的分野问题,也是智巧,根本性的智慧。善于有为者应该最最善于有所不为,什么都为的人,无分巨细、事必恭亲的人,不可能有太大成绩。

关于自知

“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王解:他这个人有点小才能,但是从来没有得知大道,那点小才能,正好可以害死他自己。

点悟:宁可大智若愚,不可小才若智。小聪明、小才能,如果有所显露,就会造成某种能人的印象,被委以重任、耍弄小才、耽误大事,还会引起注意、招惹是非、遭人嫉恨、涉嫌野心……足以害人害己。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关于应变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王解: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点悟:在现实生活问题上,孟子的说法相当灵活。同样是圣人,有“圣之清者也”伯夷,有“圣之任者也”伊尹,有“圣之和者也”柳下惠,更有“圣之时者也”孔子。不同的时势,不同的应对,这就是“圣之时者也”的含义,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所处的环境的复杂多变。但也有针对此“时”字讥笑孔学者,例如鲁迅就因孟子此语称孔子为“摩登圣人”,语含不敬,令人无奈。

关于内敛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王解: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旁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旁人。

点悟:老子讲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孔子也讲“温良恭俭让”。孟子讲“恭俭”。这里的“俭”应该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奢华靡费,而且是讲精神上的谦卑克己、为政上的爱惜民财民力慎重行事、做人上的内敛含蓄。辞书上的解释,俭的含义是节约、歉收、不富足、谦虚等。总之,俭就是反骄破满。

孔孟都是很重视人的态度、举止、礼仪、表情的。孔子的讲法是“色难”,即表情容貌的把握不是易事。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态度,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一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关于反思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王解: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只有自己做得正,天下才会向你倾心。

点悟:没有少见这样的人:当领导、做学问、交友、购物、读书……遇事受挫,便怨天尤人、一腔怒火。领导不了抱怨被领导者素质太差;学问立不住,抱怨同行不识货;孤家寡人抱怨友人不义,购物不满意抱怨商家,读书不通抱怨作者或老师,除了从来不反省自己以外,谁都骂个狗血喷头。不可救药的懦夫与废物哟!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关于初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王解:高尚人物,是没有失去其婴儿时期的纯洁与诚恳的人。

点悟:生命的特点之一是对于生命的眷恋,因而怀旧,因而美化童年的单纯诚挚。也确实,越是伟大的人越有单纯的一面。

关于言谈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王解:你讲说他人的不善之处,如果这种说法造成了后来的麻烦,你应当怎样去对待呢?

点悟:很简单,讥人者人恒讥之,谤人者人恒谤之,助人者人恒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偏偏有人以挑拨、离间、诽谤、诬告为一生的专业或业余爱好。越是无才并且不中(用)的无耻之徒,越是将上述这些变成自己的人生方式。

关于坚持

“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王解:(一个人)在本不应结束的点上结束、舍弃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人就什么事都可能结束放弃。对于应该厚待与重视的人,没有厚待重视而是慢(薄)待轻视,那么他对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慢待轻蔑。这样的人,向前进行的时候锐气十足,(遇到难点)倒退下来,也会非常迅速。

点悟:孔子、孟子都重视善始善终,如其后所说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另外是强调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普遍意义,都不能轻率对待。一件事你半半落落就放弃了,也许从此你什么事做不成、做不好,一个不该慢待的人你慢待了,也许从此传出慢待贤人的恶名。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进锐退速呢?行了九十里你接着走,那还有一半的努力需要付出,行了九十里你不走了呢?那么你等于一步也没有走,那还不是迅速的倒退吗?你慢待了一个人,就还不如一上来就拒绝接待,慢待的结果不是等于不待,而恶劣后果可能超过拒绝接待,不也是进锐退速吗?

关于毁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王解:有时会得到未曾料到的赞美声誉,有时会碰到求全苛责的毁谤攻击。

点悟:二者并列关系,甚至可以是因果关系。骤起大名的暴发户,最易成为突然改变风向的舆论牺牲品。但是孟子此话中有对于人格定力的提倡,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你什么,知人是易事吗?尤其是被注意的社会化人士,会被毁被誉不虞与求全一辈子、半辈子,甚至死后还被争论,几百至几千年。

所以,爱尔兰著名作家、《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说:“对于这个世界我有三个办法:沉默、逃遁与小小花招。”

千百年来,学者必读的《孟子》,其智慧今天仍不过时~

关于心态

“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王解:把(春秋末期晋国豪富)韩魏两大家庭的财产附加给某个人,他仍然谦虚谨慎,那么他的品质就比一般人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