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一个美妙、神秘的世界里,但很少人能享受这真实的世界。
原因在于我们失去了和本体的联结。
1. 理解本体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我们自以为感知到的世界其实不同,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时间丢失了本体。
本体到底是什么?
本体好像是身体上的某种东西,却又不属于身体。本体也并不是一团东西,也不是某种状态、经验或存在形式。
本体更像是肉身的另一个次元,另一个维度,无法用语言描述。
但我们通过它具有的形态和特质可以来窥探本体,比如真诚、爱、慈悲、价值感、意志和喜悦。
本体,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肉体中,知觉中,思想中,它也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却不是这些东西本身。它在它们之中,但又不属于它们。
本体被发现和认出后很快就会拓展开来。如果暂时无法识别它,它就会维持在蛰伏状态;而一旦发现它后,它就会开始茁壮成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言之“自然”,即是万事万物的本性,也是人性的本体,也是王阳明所提“致良知”的心灵本体。所谓修心,其实就是探寻我们本来就有的心灵本体。
我们人生的本质是一场历险,无论在世上做什么都不是终点,而是将矿石熔成纯金的一场考验。
我们的事业、兴趣、关系都很重要,但只有当它们可以引导你深入理解自己时,才有真正的重要性,否则都是一样的。
2. 心理坑洞
心理坑洞指的是我们本体的某种品质不见了,比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然后我们就会感到心理匮乏不足。
这些心理的匮乏、自卑以及不安全感问题,大都是源自于童年的创伤经验或是环境冲突。这些由创伤所形成的心理坑洞既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一种内在威胁,同时也是发现我们早已丧失某一些本体品质的机会。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他们就是自己的身体,这是我们最深的一种执念,也是我们会渴求肉体享乐的真正原因。坑洞会存在是因为我们不再意识到本体之乐,那是一种茫然的感觉。
我们很多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在填补彼此的心理坑洞。
当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关系时,你就会用那个人来填补你的洞,你认为从那人身上得到的某些东西而将自己的坑洞填满了。
人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才会了解填补坑洞的方式是无效的。
只有当你真的去体验你的坑洞,也就是开始去感受你的空虚时,才有可能感知到本体。
3. 钻石途径
钻石途径是什么?
就是觉知坑洞,感知本体的探寻方式。
具体,本体的各种特质都跟过往的议题有关。我们需要全盘探寻本体的状态是什么,失去这种状态所导致的坑洞是什么,为了补洞而被我们创造出的情绪和信念是什么,从错误人格中所产生的冲突是什么,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比如,我们所探索的个体议题跟本体的哪个状态相关,它所涉及的是什么样的匮乏感。
通常,意志力的丧失跟被阉割的恐惧有关;力量的丧失和压抑愤怒有关,也跟害怕和母亲分离有关;失去慈悲则源自于创痛被压抑。
而每一个人的坑洞通常会被相似的东西所填满。
慈悲可能会被多愁善感以及人必须有爱心的信念所取代,直觉可能被固着的信念所取代,力量则会被逞强的表现所取代。
我们所进行的探索,不只要回溯到童年,理解你的局限和冲突,同时要回溯到原始的坑洞,然后去经验它,同时又不企图填满它。
只要允许自己体验心中的坑洞和匮乏,就会体认到自己的爱和意志。
只有爱才能消解爱所带来的烦恼,只有意志才能消解被阉割情感及无力感。
钻石途径的核心在于,我们只要觉知到坑洞,而无须与坑洞对峙,只需照亮它们就够了。一段时间过后,它们会自然消解掉,让本体恢复钻石般的清澈。
只有发展出本体的所有品质,我们才是完整的人。
4. 人生的第一选择
我们在人生中迟早会面临一个选择。
你想要的到底是被爱,被欣赏,被了解,却活的很悲惨;还是独自一人,无人眷顾,却活的很快乐?
有人会问:难道没有其他的选择,可以不承受孤独,但同时体会快乐么?
是的,没有!
首先,孤独并不意味你必须独处,而是在独处时心甘情愿,因为那是拥有本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真实的证悟意味着你的本体完全不依赖外在而活。全世界可能都在反对你,但如果你就是你的本体,你仍然会感到满足。
5. 做自己
有时,我们要允许自己梦想和个人形象的改变,或以不同的状态呈现,也可能会重新认知“真正的梦想”,但唯一可能不变的是自己的本心,即本体。
而它,是唯一需要真实面对的。
人生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追问自己内心的感觉,让它出现不同的样貌和质地,这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经过长期的成长后,我们会发现个人最深和最尊贵的感觉,就是做你自己,体悟你真正的身份和本质。
最令人满足的经验之一,便是感受到内在真正的身份。你从在乎外在的自我形象转变成发现自己真正的本质。那种感觉就是:“哦,这才是我!现在我终于知道了!”
做每个当下的自己,允许下一刻自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