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思想家。
康德这样评价他:
“
卢梭是另外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解释了外在世界秩序和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内在本性。
”
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出版,是法国历史上可以跟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的重大事件,这部作品被称为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
书籍一共分为五卷,第一卷讲述0-2岁婴幼儿的抚养和教育,第二卷讲述2-12岁男子的童年成长教育,第三卷讲述12-15岁少年的培养,第四卷讲述少年的道德教育,第五卷讲述的是女子教育。
最近读了这本书,虽然书中有不少意识形态的窠臼,但其中许多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对于纠正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也有重要意义。下面作部分摘抄和分析,与家长们共飨。
第一卷
教育的目标
“一旦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则它差不多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因为,它要成功,就必须把三种教育配合一致,然而这一点是不由任何人决定的。”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卢梭认为教育分三种: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事物的教育和来自人的教育,而来自人的教育是我们唯一能把握和影响的。但人的影响要以自然的教育为目标,要循着自然的目标走,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主要教育目标。
所以卢梭提倡一种“无为”的教育,也就是人的干涉要尽量少,最好的是让孩子自己去发展。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放到如今想一想,我们当今的教育有没有教孩子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呢?一种无论面对什么都能从容应对的勇气。
生活的意义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教育孩子不应该仅仅保护他,给他“鱼”,而应该教会他“渔”。给孩子金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给他点石成金的方法,让他在哪里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这里卢梭还点出了生活的意义,和古罗马时代哲学家塞内卡一样,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活得有价值,而不在于活得长。
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保持着人的样子,他就要受到我们的制度的束缚。”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这句话仿佛石破天惊,因为当时的法国教育,确实是受到教会思想的严重束缚。可是反观现在,我们又真的自由了吗?我们的教育难道不是受着应试机器的束缚,逼孩子学习要考的知识吗?我们的家长有没有仔细思考过:到底学习什么,才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得以快乐成长、成人呢?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所有一切的坏事都是来源于柔弱,孩子之所以淘气,只因为他是很柔弱的;假使他的身体健康有力,他就会变得挺好的:事事都能干的人,绝不会做恶事”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卢梭认为人性本善,作恶是因为孩子身体柔弱,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只能以各种方式、有时候是恶的方式,逼迫他人帮他做事。由此卢梭也得出了遵从自然目标的准则:帮助儿童满足他们自己不能满足的合理需求。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儿童时期经常有无助感的孩子,长大后心理会不健康,而童年有父母帮助的孩子,会更自信和热情。
关于语言学习
“要尽量限制孩子们的词汇。 如果他们的词汇多于他们的概念,他们会讲的事情多于他们对这些事情的思想,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病。”
——卢梭《爱弥儿》· 第一卷
分析
卢梭认为,孩子首先对事物有概念,形成思想,才会自然而然地去学习相应的语言和词汇。当孩子能说出一个词,却不知道这个词代表什么的时候,是非常糟糕的学习。
其实这是我们英语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指导思想——孩子一定要到某一个年纪,当一些事物的概念在他脑海里形成,才会自如地掌握语言词汇。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学托福太早了——小学生对于托福阅读中出现的大量词汇都毫无概念,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他怎么可能记得住词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