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
在此之前,大唐所创造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众多盛世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它是中国历史的骄傲。
但安史之乱亲手把它葬送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又蓄谋已久的危机,不仅摧毁了大唐盛世,更令数千万人流离、漂泊、死亡。
有一位诗人,是这场危机的见证者和亲历人——他就是,杜甫。
每个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可能遇到危机,或许是人生转折,或许是时代激荡。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力挽狂澜,在泰山压顶时坦然应对。
《山水册页》,石涛
对于危机的爆发,杜甫早有预感。
在安史之乱前,他从长安出发去奉先探望妻儿,路过骊山。此时的玄宗皇帝正陶醉在华清宫的声色享乐中,把民间搜刮来的财物肆意赐予。
杜甫想起长安街头饥饿的黎民,心头涌出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整个大唐满地都是写诗的人,但除了杜甫,似乎没有诗人通过诗歌对安史之乱作出如此密集的回应。
也同样是杜甫,正是他在危机时用诗歌来记录时代的真实,使自己达到了“诗圣”的高度。
我们逐渐明白,杜甫诗歌中人性的光辉,仍然长存于当代中国,也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溥佺
杜甫写下了危机之下那些小人物的难忘剪影,也写下了自己的辛酸苦辣。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那个被风吹走讨不回来的茅草屋顶;
他在《彭衙行》里,写兵荒马乱之际,全家逃难,幼女饿得咬人,又怕她哭声惊动虎豹豺狼,自己必须掩住她的嘴巴;
他在《羌村三首》里,写自己千里归来,与家人哭泣团聚,而邻居爬满墙头,陪着他们一起叹息……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杜甫的诗歌里,我们看到了时代碾压下无数如蝼蚁和灰尘般活着的个人,他们悲痛、挣扎、渴望、期待,如此真实,如此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