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信仰要经历绝望
在一个领域,当一个人的影响力大到一定程度,他的名字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代名词:牛顿=物理学,亚当·斯密=经济学,康德=哲学,而德鲁克=管理学。
德鲁克,他是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从他开始,现代管理学正式诞生,他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德鲁克的思想,无论政界、商界,还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人士都在学习。
在凛冽寒冬,重温他的真知灼见,汲取抵御严寒的力量。
德鲁克的信仰告白
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家庭,从小跟随家里人,是形式上的路德宗信徒,直到三四十岁时,在绝望时真正转向信仰基督,把信仰与其管理理论结合,引发了管理学的革命并造福了无数企业。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他就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和管理。左手管理,注重组织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强调组织的正确使命,两者平衡的组织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祉。企业绝不能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最近二十年来,社会企业在全球的兴起,似乎也应验了德鲁克的思想。
如果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影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这曾经是彼得·德鲁克在即将结束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旅程时思考的问题。
根据德鲁克的判断,21世纪的历史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不是电脑和互联网的流行,也不是任何别的,而是20世纪上半叶公司的兴起,还有20世纪下半叶大型牧养教会的发展。《今日基督教》杂志专访德鲁克,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的注意力,为何在晚年的时候从公司转向了教会?德鲁克的回答是:“就我所知,恰恰相反,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信仰需要经历绝望
德鲁克写道:“只有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人才能不绝望。罪的反面不是德行,是信仰。信仰是认信,相信在上帝的里面,不可能的能成为可能,在祂的里面,时间与永恒合一,生与死都是有意义的。
信仰是知识,认为人是被造物 —— 不是自主的,不是主人,不是目的,不是中心 —— 然而却是要负责任和自由的。人只有承认靠自己在根本上是孤独的,才能接受上帝的拯救,相信上帝总是与人同在的,甚至直到我们死亡的时刻。”
至于信仰的实践,德鲁克提醒,不能与当今所谓的“神秘体验”混为一谈,不是修炼如何呼吸,或沉浸在巴赫的音乐里就能实现的。
“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练,才能达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每个人都可能获得信仰。”
组织与人的尊严
德鲁克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服务于高于社会存在的上帝意志的工具,其中的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目的的工具,恰恰相反,社会被上帝用来实现祂赋予人的使命。
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德鲁克大半生的言论。几十年后,92岁的德鲁克在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德鲁克所谓的人,是他所信仰的创造主赋予的生命,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是因为人乃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这形象不在于人的长相,而在于人的灵魂。
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德鲁克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为了帮助每个生命都能够彰显爱的才能,也就是德鲁克在他的那本社会生态学家宣言中申明的:“人特别的任务 —— 他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 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彰显造物主。”
在德鲁克看来,从这样的维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不流于理想化,其实可以解决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难题。
根据统计学显示的规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 ‘优秀人才’,一个组织唯一能够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成为杰出的途径,是使得现有的人们产生更多的能力 —— 即通过对知识工人的管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这个挑战,引用一句老话就是“让凡人做非凡之事。”
德鲁克的核心遗产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德鲁克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
除非能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不去做。
管理是一种实践,不是理论。想想我如何贡献,造福这个社会。
。。。。。。
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
“五项主要习惯”是领导特质论的主要流派。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性格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包括几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才开发。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