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Debate Competition: Let’s Talk About The Top Chinese Speakers In The Past 20 Years. Why Are They Disliked?

2024-04-01 01:30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作者普维与X

今天,新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批评了现在的辩论赛,认为是辩手不爱读书、太重技巧,导致辩论赛从曾经的顶流滑落,变得人憎鬼厌。

恰逢今天因为一些不太好的事,辩论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热搜,于是这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合理有据。

但,真的是如此吗?

先挑一些这篇文章的小刺

01

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证明现在的辩手不懂装懂,作者特意举了2016年星辩的例子,还假意为宝可梦发声。但当宝可梦爱好者评论指出,其实是新周刊的作者犯了错后,指正的评论至今都没有被放出精选。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02

为了佐证明辨胜于雄辩,作者贴了天津大学唐龙选手的比赛视频 然后标注的是2023年新国辩现场。

但事实上,这是一场老友赛的比赛,压根不在新国辩现场。这是新周刊“辩手也认为不需要辩论”的雄证,结果证据源头就是错的。当然更搞笑的事,这时候他们突然用辩手场上说的话,当做【证据】来【举证】了。

当然笔者已经习惯了,毕竟现在的新闻工作者日常多是这样的。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03

最核心的是,新周刊只提到了老国辩和奇葩说很受欢迎,却故意不提老国辩是当年国务院、央视和教育部亲自支持的项目,各校投入了无数的资源(比如一整年的脱产训练)。

他们也没提,奇葩说则是爱奇艺重金投资的综艺,几个亿的真金白银,每集嘉宾皆顶流。

而他拿来对比的那些“垃圾比赛”,很多都是民间、校内的小比赛,甚至是网辩。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这种抽象的比较,是现在很多圈外人指责“辩论堕落”最常见的方式,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有问题。

按照这种比较,我可以证明一切活动都在堕落,因为民间的乒乓球必然不如奥运会好看,民间的足球篮球比起世界杯也自然一塌糊涂...

如果要找近期的代表比赛,你多少看一眼今年新国辩的肖磊的比赛呢?

当然,现在的媒体都这样,用拼凑的、道听途说不保真的资讯缝合一篇看起来高大上的文章。是不是有错不要紧,迎合最大多数的流量才能给自己的晚饭多赚一块肘子。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笔者看完这篇文章后,本来打算写一篇《二十年来广受尊敬的新闻工作者,为什么现在人人喊打?

但想了下,比烂和对骂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不如就这个话题,稍微探讨一下,华语辩论赛的内容到底为什么退步了。

真正的辩论,很难允许被校园辩手讨论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

这是2016年捭阖国际辩论挑战赛的辩题库的逻辑树,也就是当届捭阖所有的辩题都是从中产生的。

实际上在2006-2019年,华语辩坛最重要的两大辩题类型,一大是哲学题,一大是政策题。至于今天冲上热搜这种娱乐题,早年表演赛或许有,但正赛是从不出现的。

而在两大类型中,政策性辩题更被主办方侧重。比如前几年的世锦赛和新国辩,大量出现“双重国籍”、“遗产税”、“刑责年龄”等辩题,全都是当时社会讨论的热点。而且当时的大型辩论赛,也得到了央视、人民日报等的支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在全面放开二胎的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左右,上海的老一代辩手就在简陋的教室辩论“计划生育是否应该废除”,后来这个辩题推向全国,和“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废除死刑”、“安乐死合法化”等,变为了经典辩题。而下图这种户籍管理制度的讨论,时隔13年依旧有相应的学术价值。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在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辩论赛最大的意义,依旧是鼓励辩手独立思考、参与社会。

2015年南京广电举办过一个辩论活动,邀请林正疆、陈铭、王梅以及南审、河海的辩手,针对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和正当防卫等问题开展讨论,当时主办方特别邀请了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这场比赛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效果,很可惜的是,视频没了。

再后来,风向就变了。

原本这些辩题可以在学校开展讨论,但这几年都不再能出现了。

2019年,全国政策性辩论邀请赛组委会遇到了哭笑不得的一幕:原本答应的好好的承办高校,看到辩题后取消了合作,理由是“辩题的正方,不合法”。

当然不合法,因为政策性辩题的正方,是政策变动方啊!

辩题是辩论赛的灵魂,也反映了一个比赛的整体调性。即便是纯粹的娱乐性比赛,如果不注重辩题,也很难打出精彩的比赛。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奇葩说前两季为什么伟大?为什么能迅速出圈?有人说是因为蔡康永,有人说是因为马东,有人说是因为选手好。在我看来都不对,前两季奇葩说最伟大的,是他们的辩题,比如“出柜要不要告诉父母”。

而后期奇葩说为什么过气?明明那些辩手都还在啊,明明蔡康永马东也还在啊。原因在我看来也很简单,早年的辩题通通不让讨论了。那些家长里短的无聊辩题,即便是黄执中、马薇薇来,也打不出太出圈的表现。

于是,越是大型的辩论赛,辩题变得越来越无聊,打的都是加法减法、理想现实、引进来走出去这种没有价值的题目。打完后还要被新周刊的记者等看客羞辱一番,好似是辩手主动选择的,不要追求深度。

是这些主办方不懂辩论吗?同一个主办方,十年前出的题,大多是食品安全、反腐败、社会改革、经济体制、法律完善,而现在都是啥?

我们曾经想追求深度的,但大环境不给机会了。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这里的大环境,说的并不只是官方的收束,更多的是民间的氛围。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曾经我们的互联网,即便立场不同,相互也是理性讨论。但这几年,无论是什么议题,都要先看你是什么成分,然后直接开喷。

伴随着群体极化和漫天的戾气,许多本可以有意义的辩题,在一提出,就被扣上了无数的帽子和脏水。

在这样的环境下,辩手要么被同化,成为戾气的一份子;要么闭嘴,尽可能躲避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新周刊的记者说,现在的辩论很滑稽,辩手总喜欢回避,这是事实。

但为什么喜欢回避?

或许是,因为有些话题如果讨论了,会被团委书记叫去谈话;即便团委开明,当这些东西被营销号切个片,放网上,也会遭来人肉开盒与谩骂。

辩论赛:再谈二十年来的华语顶流,为什么被嫌弃了?

就像罗宏琨学长评论的那样:辩论既是种也是果,公共理性是土壤,当辩论开始滑稽的时候,滑稽的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这篇文章的很多批评,也是对的。

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辩手选择了躺平和自暴自弃。他们用地板论、资料包、技巧和套路,打出了一场场无聊的攻防。早年的辩手打完一场比赛,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现在的辩手一周能打四五场比赛,打完后啥记忆都没有,就像打了盘王者荣耀。

这是现状,也是辩手需要改进的地方,也需要承接批评。

但,新周刊的记者呀,当你盯着苦苦挣扎的小圈子耀武扬威的时候,你是否故意忘记了房间里那头显而易见的大象?

你是否又清楚,新闻工作者,是不是也和辩手一样,原本应有着对改变社会的那一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