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九一三”事件结束后,毛主席因为失误的用人决策,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也越发苍老。
尽管身体大不如前,但他对政坛,以及身后事的走向,依然保持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对身边的领导干部,作出了精准的预判。
图丨毛主席
毛主席敏锐的观察力,一直异于常人,多次精准的判断出了国际走向。1916他曾说,中日两国二十年间,必将爆发大战,1919年又一次预言,德国和日本将祸乱世界。可以肯定的是,毛主席是拥有顶尖格局,和超凡视野的战略大师。
毛主席晚年时再一次预言:将来谁也压不住邓小平。
这是毛主席对邓小平能力的高度肯定。正如毛主席所言,经过三起三落之后,邓小平成为了领导集团的核心。
✍ 三起三落后稳定地位
晚年邓小平接受采访时,他自己曾主动谈到这段历史,打趣的说:“我也算经过三起三落了。”
图丨邓小平
毛泽东在很早的时候,就和邓小平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感情,在苏区时期,他们一起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个时候,毛主席与邓小平的理念,几乎是一样的。
三十年代初,在中央苏区,博古等人提出城市中心论,邓小平坚定的站在毛主席一侧,支持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为此,邓小平江西省委宣传部长,以及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职位被撤销,甚至被关进监狱,邓小平一行人,受到了严重的处分和警告。
图丨邓小平
直到遵义会议召开,邓小平的“一落”才落下帷幕。
邓小平的第二落,据他后来回忆,那是他一生中最苦难的日子,不被外界认可,身体和内心也受着煎熬。
那时,毛主席与邓小平二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上,有所不同。毛主席对他有了一些不满,“他什么事都不找我,对我是,敬而远之。”
1969年,邓小平身上的职务被免去,下放参加劳动。
图丨邓小平
一家老小也被下放到,江西新建的一处拖拉机修造厂。那时的邓小平,已经六十五岁了,他们在那里参加劳动,任务多,工作量大,早上能有稀饭喝就满足了,平时吃饭也很少见到肉。
那段灰暗的时期,比起身体上的劳累,邓小平内心上受的煎熬,使他痛苦百倍。
这件事到了1971年,终于迎来了转机。
“九一三”后,毛主席压力倍增,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不幸的是,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癌症,周总理和毛主席身上的担子,急切的需要值得信赖、有能力的人来分担。
8月3日,邓小平反复斟酌后,给毛主席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
图丨邓小平
邓小平亲切地问候了毛主席的健康状况,随后谈到了这三年来,在拖拉机厂的工作总结,以及感想。
信件的最后,邓小平提到,自己想减轻毛主席身上的担子,下放期间,对新中国的建设也有了一些设想,希望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工作几年。
这封信件,是极需要勇气的。
在北京的毛主席,收到邓小平的来信后,却是异常的高兴。1973年3月,邓小平受邀去到中南海,在游泳池,他见到了已经近七个年头,没有见过的毛泽东。
图丨毛主席与邓小平
两人久违的交谈中,邓小平乐观地说,这些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他一直“跟到”党走,铆足劲头等待党的召唤。
这场磨难,在毛主席的举荐和支持下,走向了起回。
恢复职位后的邓小平,1976年猝不及防的发生了第三落。
1976年到1977年,邓小平再次被“落地”,十届三中全会前夕,钩沉才浮出水面。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是他乐观、积极、充满韧性的人生态度的完美写照。
图丨邓小平
回顾一下,邓小平从复出走上核心地位,每一步都离不开毛主席的精心策划,接到邓小平的来信后,他开始为邓小平的复出布了一步大旗。
✍ 毛主席为邓小平铺的四步路
邓小平是毛泽东极为看重的接班人。
1956年2月,邓小平跟随朱德第一次出访苏联,他作为中央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出席了苏联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这次出访,赫鲁晓夫对邓小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说:“别看他个子比别人小一点,我跟他打过交道,他的智慧和思想水平可厉害。”
图丨前排右二邓小平
两年后,毛主席对赫鲁晓夫谈到过接班人问题:“刘少奇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邓小平是第二”,“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做起事来又很灵活。”
1961年,毛主席和访华的蒙哥马利元帅,再一次谈到了这个话题,邓小平依然是刘少奇之后的最佳接班人。
邓小平的来信,是个很好的契机。毛主席在中南海与邓小平谈过话后,开始着手准备邓小平的复工之路。
党史一般认为,毛主席的筹划分为四步。
图丨网络图片
第一、恢复他的日常工作,重新任用;第二、在国际舞台上,扩大他的知名度与威信力;第三、提议委以重任;第四、完成手续和程序。
1973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及邓小平:“我收到了小平的信件,他的认识很深刻……”
接着继续铺垫:“中央苏区时,他与我站在一起,挨了整,在抗日和解放时期,有战功!”“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时,没有选择屈服。”盛赞邓小平是“钢铁公司”。
会议上一连的夸赞下来,所有人都看得出,毛泽东的意向是十分明显的。
图丨邓小平与毛主席
毛主席的舆论铺垫,效果卓著。邓小平参加了国务院的领导工作,当选中央委员。
1974年4月,邓小平参加联合国召开的第六届特别会议,参加会议的是各国首脑,和重要的政治活动家。毛泽东委派邓小平在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上,作为代表团团长出席,足以得见对他能力的肯定。
邓小平出发前,周恩来强撑着生病的身子,和社会各界,在机场为邓小平送行。
邓小平虽是新面孔,却以不俗的魄力和不凡的战略眼光,博得了世界舞台的关注和喝彩,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威信力。
西方媒体纷纷称他为“周恩来的最好代理人”。
图丨(中)邓小平
邓小平的表现,如毛泽东所期望的那样,此番取得了完美的成绩,毛主席安心的开启了下一步。
邓小平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委派下,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将在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由周恩来宣读。
1974年12月,周恩来抱病前往长沙。
向毛泽东汇报人大的前期筹备工作,一同前往的还有王洪文。
毛泽东交谈中,表明了对邓小平的充分信任:“北京的事可以交给邓小平主持,你们留在这里,邓小平的Politics很强。”
图丨周总理与毛主席
王洪文并不懂英文,没有听懂毛泽东的意思,一脸茫然的看着二人。
毛泽东又指了指王洪文,“比他强。”
周总理向疑惑的王洪文解释道:“邓小平比你强。”
接着,周恩来开始谈到四届人大上,邓小平的人事安排,毛主席摆摆手,坚定地说:“邓小平同志从军中起家,他经验足,就让他做军委副主席。”
随后,毛主席继续表态:兼任副总理和总参谋长吧!
对于对邓小平的力挺,毛泽东提笔在纸上写下了理由:人才难……
周恩来立马懂了他的意思:人才难得!
1975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毛泽东加快了把邓小平推到台前去的步伐,完成了各项手续工作。
1975年1月5日,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在十届二中全会上,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同志被选为中央副主席,以及政治局常委。
图丨邓小平
而后又被增选为第一副总理。
✍ 将来谁也压不住邓小平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赞誉,传遍了全国。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邓小平的能力及品质,表达了十足的欣赏。
邓小平结束在西南的工作,回到中央后,毛泽东就提及过:“邓小平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
毛主席还在八届七中全会上表示:“我和邓小平一正一副,我挂大元帅,他挂副总司令。”
图丨邓小平
后来,毛主席敏锐的洞察到,苏联“秀才”般的领袖,无法掌控复杂的局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希望中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懂打仗,去过战场,又有优秀政治思想的“文武全才”。
邓小平无疑是百里挑一的人选。他被毛主席赞为“少壮派”,对这个后辈青眼有加。
除此之外,邓小平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贞信念,也使得毛主席坚定的认为,邓小平能够受得起考验。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还小的时候,问过一个稚嫩的问题:“在长征的时候,你都做了些什么?”
图丨邓小平
邓小平玩笑似的回答:“跟到走。”
“跟到”翻译过来,便是跟随、跟从的意思。短短两个字,就是邓小平的革命态度:“跟党走、听党话”。
三起三落后,仍不改初心,践行着最初的使命。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曾经也问过邓小平,“一次次重新返回政坛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精炼的回答了两个字:忍耐。
无法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及坚定心中的使命,便无法“跟到走”和“忍耐”。邓小平的人生态度便是这样,少说多做,对党自信,对人民忠诚。
图丨邓小平
毛主席对邓小平看好,还有不容忽略的一点,那便是他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华国锋与邓小平不同,毛主席曾坦言:华国锋是老实人,老实也代表能力不够,将他提拔上来的好处便是,他既不右,也不左,是个中间派,各方势力容易接纳。
邓小平的一系列举措,在改革不变向的方向上,承担起了历史的重担,继往开来,把握自身命运,找到适合中国的道路,打造辉煌的盛世,邓小平是需要不可退缩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决心的。
毛主席同样盛赞的一点便是,邓小平他爱民,这是一个好领袖,不可或缺的品质,将人民的幸福安乐时刻放在心上,才能为他们解决问题。
图丨周恩来和邓小平
毛主席将邓小平的这些品质看在眼里,所以晚年对邓小平的预言应验了:“将来谁也压不住邓小平这个人才。”
“你们加起来也比不过他,他不像总理,他这个人不认输、不妥协,说话温和,内里像钢铁。”
毛主席的预言不仅体现在邓小平和华国锋身上,对于他身边的人,他都作出过精准的预判。
最有名的便是对江青了,毛主席曾说:江青以后只有天知道了。
“她说话太硬,容易得罪人,如今已经得罪了太多人,我死了之后,她怕没好果子吃了。”毛泽东深深的遗憾:对自己妻子并没有改造成功。
图丨王洪文
对于王洪文,毛泽东也看得很明白:“我的错误,当时并没有考虑的周全,他提拔的过快,没有经历过历练,能力不强,抗不住事。”
毛主席的预判在往后,也一一应验了,其中他对邓小平的看得尤为准确,是“压不住的人才”。
结语
回顾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伟大成就,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眼光之“毒辣”,识人之敏锐。
在提拔邓小平的道路上,毛泽东做了长远的布局,而回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的变化,足以说明了一切。
图丨网络资料
历经数次大起大落,依旧对党和人民保持自信,坚定初心,进能改革开放,退能顾全大局。
邓小平的“一指禅”,让世界震惊,“这个压不住的人才”,历史长河越往后推移,百姓对他越是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