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工,好读书,爱自由,崇尚理性。
社会大环境热衷于提倡读书,初衷是非常好的。但一些媒体或个人却鼓吹读书为世间第一等事,以为只要多读书,风雅自来。
网络上也很容易见到读书可以抚慰心灵的焦灼,可以变化气质,可以改变命运,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可以讲出高雅段子之类的文章。
诚然,读书确有很多好处,但许多为读书鼓掌叫好的文章也存在一些有意无意的误导,即容易让人以后只要好读书就是件天大的好事。
事实真的如此吗?
好读书这件事,我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首先声明,本人是个地地道道的书生,称为阅读发烧友也毫不为过。整个大学期间我投入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课余时间几乎没有一天不阅读,泡图书馆简直是我的主业。大学四年买了三千多册书,没钱借钱也会买。工作后看到特别喜欢的书也会买。迄今我从未遇到比我阅读更勤的人。所以我想我来谈谈读书太多的危害,应该说是有“专业”资格的。
- 读书太多,容易害近视
我从小酷爱读书,但进入高中以前能读的书非常有限,一本成语故事选集就被奉为正宗课外读物,文史哲等其他读物非常稀有,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我并没有近视。但是考进县城最好的高中后,立马就从学校图书馆和校外书店见识到知识海洋之辽阔,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沉迷课外阅读,结果高一一学期下来,我的近视就长了近150度。虽然造成近视有我没有注意保护视力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读得太勤——课上课下、白天晚上甚至走路蹲厕所都读,不得近视才怪。而现实生活中,大凡书呆子就没几个没得近视的。作家张爱玲也感叹,读书什么都好,就是容易伤眼睛。所以爱读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护视力。许多读得少或不读书的朋友,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 读书太多,容易走神
读书太多,就容易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对现实漠不关心。酷爱读书的人,经常眼神呆滞,表情木讷。古人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不光读经典的“圣贤书”,就是随便读武侠言情、科幻悬疑等通俗作品,也很容易让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与现实世界隔膜。
对于书迷来说,即使合上了书,在写作业、做家务、干工作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完全走出书的世界。甚至在热恋接吻时,在与挚友促膝交谈时,书呆子的脑子也会闪现一些读书的场景。
心不在焉是许多书生的常态。也正因为心不在焉,不少读书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过得不如意。我就因此多次被女友和家人指责脑子被书毁坏了。好在大多书呆子对他人没什么危害,也就容易获得“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美名;其痴呆木讷、不善应酬、天真幼稚的表现也容易得到谅解。但也有一些书呆子内心波涛汹涌,看起来却风平浪静,所以有时候,他们就会与“闷骚”“伪君子”等形象挂钩了。
- 读书太多,容易没头脑
读书一方面可以让人长见识,同时也容易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人的精力有限,脑子里装的书太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就会被挤占,最后原本能切身感受的,都给作者的文字替代了。
那些只会掉书袋的人,他们读得越多,其所思所想所谓就越容易被人讥为“书生之见”。
所谓“书生之见”,大抵是读书太多,且以所读之书观活生生的、立体多元的、五彩杂陈的现实,往往不是表现得太天真太单纯,就是表现得太理想太幼稚。归根结底,“书生之见”的症结就是读书太多,深思不够。
以为读书多自然能见地深刻,这就想当然了。书籍虽是极好的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经常还是最好的工具),但阅读永远不能代替思考。未经深思的阅读,永远是浅阅读。
如果只是阅读而不促成自己的判断和鉴赏力,我倒情愿他少阅读或不阅读。
- 读书太多,容易贪婪
所有的贪婪都是不好的,贪财好色如此,读书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嗜读成瘾且一直无法自拔的人,阅读可能成为一场个人灾难。而读几本书就想指点江山,就未免猖狂了。古人说“书生误国”,历史上是有不少经验教训的(比如著名的“纸上谈兵”)。
翻看古代的读书人,就没几个不想通过读书建功立业的,大才子且不论,许多小才子也觉得自己有鸿鹄之才却怀才不遇,因此一吟诗作词,就搞得像个怨妇似的。我看这是许多读书人的通病。
要是读几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那天下也太好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好事,情怀可嘉,但作为普通读者,最好别陷入虚妄的追求。真正让你成才的,最主要还是你的专业实践。
- 读书太多,容易虚荣
爱读书的人,骨子里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求真知的阅读是绝对值得提倡的,但有些人阅读的动机却在于附庸风雅的虚荣。有一类好读书的人,你说起读了哪本书,他立马接过话:“啊,这本书我也读过,里面可有意思了,描写林妹妹见宝玉那段……”那感觉好像他已经精读过《红楼梦》很多遍,比你懂得多,而实际上,他只是看了几篇关于《红楼梦》的热门书评,牢记了其中几个桥段。这种阅读当然也有其价值,但沉迷于这类阅读,就很难说没有虚荣心在作祟了。
- 读书的巨人,可能是行动的侏儒
有些人至今依然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以为读书多必能成就功名利禄。但读书多与事业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运用得好,书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成功和幸福的智慧;运用不好的话,书也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读书太多,可能优柔寡断、投鼠忌器、患得患失;读书太多,可能钝化我们的现实感,导致行动时误判;读书太多,可能造成知行不一,执行不力。所以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其糟糕的一面而言,也是有道理的。
当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事业的成功,最关键的是读书的人怎么样而不是读的书怎么样。有人读书成功了,也有人皓首穷经枉费终生,个中追求,须是自家拿捏。
我谈读书的负面影响,不是要否定读书的价值,而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
生有涯,知也有崖。一般来说多读总比不读或读太少好,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会读书。而会读书的前提是人能够理性地看待阅读:不夸大阅读的价值,也不贬低阅读的作用;重视阅读,但不沉迷其中;遵从内在的需要阅读,而不是跟风阅读;有些书浮光掠影、跑马观花地即可,少部分书则需要精读细读;有些书只需娱乐,有些书则需要动脑子读;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可能需要不同的阅读……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己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尽量避免盲目阅读。这样,心智才会越读越成熟。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