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大格局,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一棵石榴种子的三种结局:
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多高;
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就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一个父亲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孩子能走多远。父亲的格局决定了子女最初的人生格局。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明代的状元,且曾是两代帝师。可王阳明却从小不爱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下游。
其好友湛甘泉曾写道,王阳明在青少年时期有“五溺”,即“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王阳明少年时的这些行径,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他的科举道路也是一波三折。正德元年(1506),刘瑾专权,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直斥刘瑾奸恶,结果引火烧身,革除功名遭,发配到贵州龙场做个不入流的小官。
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当时王华正在南京做官。王阳明因为丢了官,愧疚不想见父亲王华。但那天是八月十四。中秋节要到了,他必须去见父亲。
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他看到的,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严厉的父亲,而是一个满面慈祥、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老了。
令王阳明没有想到的原本等着一通呵斥的他,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他实在忍不住了,生活中少有地主动给父亲认错:“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了,官也弄没了,我对不起父亲大人。”父亲并没有呵斥他,相反却是宽慰:“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
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
王华,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正是王华的大格局,成就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过好小日子
在当今社会,忙碌的父亲太多,有趣的父亲太少;虎爸太多,成为子女朋友的父亲太少。
做父亲的最好跟孩子做朋友。周国平说,与子女作朋友要把握两条: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
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一个好父亲,必定是一个有趣的父亲。钱锺书行事调皮如顽童,曾趁她睡着的时候,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他经常编顺口溜,为她起满箩筐的绰号,以“猪噘嘴、牛撞头、蟹吐沫、蛙凸肚、红猢狲”等形象的称呼来戏弄她。他爱玩“埋地雷”的游戏,喜欢在女儿的被窝里埋藏玩具、书本、小梳子、小镜子等障碍物,令她措手不及哈哈大笑,然后她再乐此不疲地一一“扫雷”。他热衷于教她外文单词,但常常是些略显粗鄙的话,她小小年纪不明所以,在外人面前鹦鹉学舌般一顿叽里呱啦,引得客人捧腹大笑。
拥有一位有趣的父亲,对于孩子而言,是件极其幸运的事。就是这样一个如顽童般有趣的父亲,以赤子之心与书生之气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令她在风雨飘摇的乱世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
握紧好时光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那是母爱。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却是默默无闻,它不轻易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就是父爱。父爱如山,因为父亲像山一样高大,为我们挡住风雨。
然而,每一个为人子女的,都会有这样的瞬间:某事某地,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父亲老了。
曾经,父亲总是是那么刚强、坚毅。他伟岸的身躯也总能扛住所有的挫折、打击与苦难。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纷纷离家,求学、工作,结婚、生子,离父亲越来越远。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经意间瞥见落日余晖下,父亲那曾经伟岸的身影已经渐渐老去,父亲的腰开始弯了,脚步开始蹒跚,头发也渐渐白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迈的父亲就像我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开始依赖我们。猛然发现,这么多年,太多冷落了父亲,亏欠了父亲。为了不留遗憾,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真正关爱我们的父亲,就像他曾经为我们做的那样。